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评价北大核心CSCDCSSCI
引用本文:张雪艳,何霄嘉,孙傅.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评价北大核心CSCDCSSCI[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9):8-12.
作者姓名:张雪艳  何霄嘉  孙傅
作者单位: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00086;2.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100038;3.清华大学环境学院10008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编号:2012BAC19B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气候变化谈判关键议题的支撑技术研究"(编号:2012BAC20B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方法学研究和综合技术体系构建"(编号:2012BAC09B04);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我国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清单与研发部署研究"(编号:1113113)
摘    要:自2007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以来,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已经发布的适应政策进行梳理,采用适应政策组成要素评估方法,对适应政策的目标设定、适应能力与资源评估、决策、实施与评估等4个阶段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根据适应政策要素组成评估框架,单个适应政策可获得的最高综合评分为38分,我国发布的8项针对性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平均得分为15.8分,约为总分的41.6%,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57项适应政策平均评分为总分的37%相当,整体处于相近水平。从适应政策制定的四个阶段来看,适应政策的目标设定平均为11.5分,适应能力与资源评估平均为2.6分,决策平均为6.6分,实施与评估平均为9.2分。适应政策的目标设定较清晰,适应能力与资源评估是主要的短板。同时,提出我国适应政策仍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适应政策的目标与对应的适应能力与适应资源不匹配,需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人力资源、资金、社会资本、自然资源和实物资本等方面的投入。我国适应政策决策重视利益相关方和影响评估基础,但适应政策中忽视了对非气候因素的评估,对当前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假设和不确定性考虑不足,对适应决策很关键的未来风险评估仍欠缺。适应政策推广部署较好,我国部门适应政策向下传达渠道明确,政策主要由省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负责实施,实施机制相对较完善,但监督与评估不足,适应政策多数对监督机制、成效评估没有明确的表述。

关 键 词:气候变化  适应  政策  评估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