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平寨水库荧光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特征及其动态转化
作者姓名:刘奕君  原杰  王宝利  Khan Md Golam Mostofa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07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贵州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联合项目(U161244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1001)。
摘    要:利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光谱(3-D EEM)和平行因子分析,研究了三岔河流域平寨水库溶解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转化情况。在平寨水库的入库水、表层水(0~5 m)、深层水(10~60 m)和出库水中,检测到了几种荧光溶解有机质组分,分别为陆源类腐殖质、自源类腐殖质和浮游植物源的类蛋白质(或类色氨酸或类酪氨酸)。陆源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在入库水中略高于出库水,表明陆源类腐殖质在水库系统中相对稳定,大坝截流对其影响不大。自源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在库区明显高于入库水和出库水,表明自源类腐殖质既由自源有机物分解产生,又在光化学、微生物和大坝物理拦截过程的影响下发生分解;其他荧光组分中也检测到相似的结果。水温、pH、溶解氧和有色溶解有机质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光化学和微生物以及大坝拦截是引起水库入库水、库区表层水、库区深层水和出库水中荧光溶解有机质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平寨水库  荧光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组分
收稿时间:2017-06-21
修稿时间:2019-07-2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