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乌江梯级筑坝对河流碳酸氢根的影响机制
引用本文:孟凡勇,肖晶,仇晓龙,王宝利,郎赟超.乌江梯级筑坝对河流碳酸氢根的影响机制[J].地球与环境,2019,47(6):786-794.
作者姓名:孟凡勇  肖晶  仇晓龙  王宝利  郎赟超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渤海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渤海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渤海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渤海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渤海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贵州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联合项目(U1612441)。
摘    要:梯级筑坝显著改变了河流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了了解梯级筑坝对河流HCO_3~-的影响,本文对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的HCO_3~-浓度、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及相关的环境参数进行了长时间跨度的分析。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河流体系HCO_3~-浓度为1 42154~3 38752μmol/L,平均值为2 36321μmol/L;δ~(13)CDIC为-1066‰~-452‰,平均值为-854‰;梯级筑坝导致河流具有下游HCO_3~-浓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河流筑坝发电,易形成峡谷型深水水库。碳同位素证据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上层的光合作用和下层的呼吸作用成为控制发电水库碳循环的主要因素。这导致HCO_3~-浓度在水库剖面上呈现出由上层至下层逐渐增高的变化规律,再加上水库底层泄水的发电方式,最终导致梯级筑坝河流下游HCO_3~-浓度逐渐升高。本研究将加深梯级筑坝对河流碳循环影响机理的理解。

关 键 词:梯级筑坝  碳同位素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乌江
收稿时间:2019/8/22 0:00:00
修稿时间:2019/9/24 0:00:00

Effects of Cascade Dams on Bicarbonate Contents in the Wujiang River
MENG Fanyong,XIAO Jing,QIU Xiaolong,WANG Baoli,LANG Yunchao.Effects of Cascade Dams on Bicarbonate Contents in the Wujiang River[J].Earth and Environment,2019,47(6):786-794.
Authors:MENG Fanyong  XIAO Jing  QIU Xiaolong  WANG Baoli  LANG Yunchao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Surface-Earth System Science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Critical Zone Sc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ohai Rim,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Keywords:cascade dams  carbon isotope  photosynthesis  respiration  Wujiang River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