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和太湖流域沉积物中苄氯菊酯和高效氰戊菊酯的生态风险评价 |
| |
作者姓名: | 赵晨 彭书传 陈天虎 谢玉为 张效伟 王继忠 |
| |
作者单位: |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 230009;2. 合肥工业大学纳米矿物与环境材料实验室, 合肥 230009,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 230009;2. 合肥工业大学纳米矿物与环境材料实验室, 合肥 230009,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 230009;2. 合肥工业大学纳米矿物与环境材料实验室, 合肥 230009,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2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23,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 230009;2. 合肥工业大学纳米矿物与环境材料实验室, 合肥 23000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390244);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PCRRF14002) |
| |
摘 要: | 分析了巢湖流域和太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苄氯菊酯和高效氰戊菊酯,并结合毒性单元法(Toxic Unit,TU)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评价了两种拟除虫菊酯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两大流域沉积物中均广泛检测出两类污染物.总体而言,巢湖流域苄氯菊酯含量较高,而太湖流域高效氰戊菊酯含量较高.同时,两种污染物在巢湖流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但太湖流域二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3种风险评价方法(TU法、沉积物SSD法、水体SSD法)均揭示苄氯菊酯对巢湖流域水生环境影响较大,而高效氰戊菊酯对两个流域影响均较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流域高效氰戊菊酯污染的关注.其中,TU法预测的风险最小,沉积物SSD法预测的风险最大,主要原因在于TU法采用的毒性数据为LC50,而SSD法则选用了NOEC/LOEC,同时沉积物SSD法是出于保护大部分底栖生物为目的的方法.各种方法对于评价沉积物毒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均存在不足,尽管沉积物SSD法最为合理,但由于其毒性数据较少,最终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底栖生物毒性的研究和数据积累.
|
关 键 词: | 拟除虫类菊酯 太湖流域 巢湖流域 物种敏感性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 |
收稿时间: | 2015-04-30 |
修稿时间: | 2015-07-24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