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模型的县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以江苏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县域为例 |
| |
作者姓名: | 蔡琨 彭智奇 沈明明 孙长海 王备新 |
| |
作者单位: | 1.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9;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326);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科技项目“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与示范研究”(2019002) |
| |
摘 要: | 目前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多维评估及其变化的多驱动因素和长期动态模拟预测等研究相对缺乏.鉴于系统性和多层次分析等优点,"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模型是当前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方法.然而,由于数据不足,县域层面的指标构建及赋权仍面临挑战.以2017-2019年江苏省21个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县域的生物、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适合县域生物多样性评估的DPSIR模型的指标构建和赋权.研究记录了 4 324个物种(不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其中陆生维管植物最多(1 817种),两柄动物最少(17种).宜溧山区、滨海湿地和宁镇山脉的6个区县的DPSIR综合指数值要高于其他县域.模型5个因子的权重值依次为:影响、状态、响应、驱动力和压力.模型识别出的5个高权重指标依次为自然保护区面积比、底栖动物物种数、森林面积比、湿地面积比、城镇化率.上述结果表明,保护森林与湿地生境、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和减轻城镇化影响是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工作的重点.研究结果为我国县域生物多样性科学评估、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方法参考.
|
关 键 词: | 生物多样性公约 DPSIR模型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指数 县域尺度 |
收稿时间: | 2024-06-05 |
修稿时间: | 2024-07-11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监控与预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监控与预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