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城区长期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研究
引用本文:周爱华,张景秋,付晓.北京城区长期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3).
作者姓名:周爱华  张景秋  付晓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191
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1D005022000013);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IDHT20130322)
摘    要:城市应急避难所是灾难或灾害发生后人员安置和救助的重要载体,其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它为市民提供避难服务的效果。以北京城区长期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结合城区人口数据,以1 000 m和2 000 m为避难场所理论服务半径的分界点,筛选数据,计算得到相应避难场所的实际服务半径分别为2 000 m、3 000 m和5 000 m,绘制缓冲区,获得避难场所的实际服务区域;并与城区数据进行叠加,计算各区域避难场所的服务面积比、服务人口比、服务重叠率和避难人口配置缺口等指标;应用最小距离法计算城区各街道对避难场所的可达性。结果表明:北京城区长期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不均衡,局部过于密集,服务重叠率严重;五环以内区域基本可满足居民的长期避难需求,但五环以外绝大部分区域为避难盲区;已建成避难场所仅能供城区16%的人口进行避难,人口配置缺口较大,总体上不能满足居民的避难需求。

关 键 词: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长期避难场所  空间布局  可达性  北京城区  GI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