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草净化黑臭河水的日变化试验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陈建军 卢晓明 卢少勇 金相灿 黄民生 张勇 赵丰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创新基地,北京,10001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创新基地,北京,10001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
| |
摘 要: | 测定了曝气和非曝气的2个植物净化槽在1 d中7个不同时间点的出水水质理化指标(pH、DO、COD、NH_4~+-N、TP)及植物叶片的叶绿素(Chl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另设空白槽为对照;试验目的是研究各指标的日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为提高梭鱼草净化黑臭河水的处理效率及其植物净化槽的合理优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水槽内所测指标的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光强变化相关,对非曝气植物槽的分析发现,在出水理化指标中TP浓度与光强的相关性最好(r=0.93,p<0.01),而在植物生理指标中SP含量与光强相关性最好(r=0.91,p<0.01);植物处理使出水的DO日均值增加了0.13 mg/L,而曝气植物处理则使其增加了1.8 mg/L,曝气是对城市黑臭河水进行植物净化修复的必要辅助手段;曝气植物槽对黑臭河水中COD和NH_4~+-N的去除率日均值比植物槽升高了7.1%和6.3%(p<0.01),TP去除率却相应下降了38%(p<0.01);与非曝气槽植物相比,曝气槽植物体内Chla、SP日平均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光强和曝气的变化能迅速而显著地影响梭鱼草的生理特性从而改善其净化槽出水水质,是构建和优化黑臭河水植物净化槽时值得考虑的重要调控因素.
|
关 键 词: | 梭鱼草 黑臭河水 水质改善 生理特性 日变化 |
收稿时间: | 2009-01-20 |
修稿时间: | 2009-03-31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