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西宁冬季PM2.5和PM10手工与自动监测现状研究
作者姓名:窦筱艳  王静  赵雪艳  陈珂  叶景春  钟丹丹  王婉  杨文  白志鹏
作者单位: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宁市环境监测站
基金项目: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PM2.5/PM10自动监测的标准量值传递和QA/QC关键技术研究"(201309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原典型城市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谱研究"(2015-25-950Q);国家环境监测与信息专项"多部门协作模式下的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机制研究"(20171101)
摘    要:为研究PM_(2.5)和PM_(10)手工与自动监测仪器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冬季)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为期34 d的监测比对实验。PM监测数据表明:手工监测数据之间都有差异,除了受监测滤膜种类的影响,还存在监测仪器间的系统误差。石英滤膜的PM监测数据都高于聚丙烯滤膜,尤其是PM_(2.5)更为明显,偏高近1/4;石英滤膜与聚丙烯滤膜的PM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M_(10)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7。自动监测数据之间进行了同期比对研究,发现TEOM1405DF(微振荡天平法)和APM-2(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较低,BAM-1020(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最高;而Grimm(光散射法)的PM监测值居中。BAM1020配备动态加热系统(DHS),其PM监测数据比没有配备DHS的APM-2偏高40%。基于PM监测比对研究,建议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加密对各监测仪器的运行维护,并加强长期观测以全面评估PM监测。

关 键 词:PM手工监测  PM自动监测  监测比对  回归分析  监测仪器的适用性
收稿时间:2017-11-18
修稿时间:2018-01-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