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及其分区管制
引用本文:郭杰,包倩,欧名豪,刘洋,赵海军.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及其分区管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4):52-58.
作者姓名:郭杰  包倩  欧名豪  刘洋  赵海军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统筹城乡发展与土地管理创新研究基地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与差别化管理政策研究”(编号:2011JZD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规划控制目标与极限供给情景的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差别化配置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编号:71303119);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多目标协调下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研究——以扬州市邗江区为例”(编号:SK2012005)
摘    要: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案制定及分区调控的基础。本研究以扬州市区106个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调查,从整理政策、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经济压力等方面评价农户意愿大小,结合经济、社会及区位等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适宜性大小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分区,并制定分区管制措施。研究发现:农户整理意愿区域差异明显,研究区域北部和东部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设计较为完善,如槐泗镇凤来村的农户意愿分值高达36.5,而南部、西部的整理意愿相对较低,如瓜州镇鞠庄村的农户意愿分值仅25.9。研究表明:1将农户意愿引入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中,不仅考虑到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而且综合了微观农户意愿,评价方法更为科学。2可拓展空间衡量居民点整理潜力,农户意愿和人口经济状况是影响整理适宜性的关键因素,而较好的基础设施状况将降低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等级。3应考虑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农户意愿等分区特征,从整理模式、中心村建设和土地利用策略等方面构建差别化的分区管制政策。优先整理区可采取一次性搬迁策略,将零星村庄整体迁并至中心城区、镇区或中心村;重点整理区应以迁村并点及闲置居民点复垦为主;适度整理区应走"滚动式"农村居民点整治之路;优化调整区应逐渐将靠近城区和镇区的居民点纳入城镇管理体系,加速其城镇化进程。本研究将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选择和区域差别化的管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农村居民点整理  适宜性评价  农户意愿  分区管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