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湿地土壤nirS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陈冰冰 孙志高 胡星云 武慧慧 毛立 王晓颖 厉彦哲 |
| |
作者单位: |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971128);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项目;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重点项目(No.2016R1032-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
| |
摘 要: | 2020年秋季,在闽江河口鳝鱼滩东部的互花米草分布区,由陆向海方向选择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前的光滩(MF)、入侵1~2年的互花米草湿地(SAN)和入侵6~7年的互花米草湿地(SA)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土壤nir S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均是互花米草不同入侵阶段土壤中nir S型反硝化微生物的优势门(90.41%~97.36%),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三者在SAN和MF土壤中的丰度均与SA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入侵阶段土壤中共有的nir S型反硝化细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偶氮弧菌属(Azoarcus)、陶厄氏菌属(Thauera)、Sulfurifustis属、副球菌属(Paracoccus)、鲁杰氏菌属(Ruegeria)、红肠命菌属(Rubrivivax)、趋磁螺菌属(Magnetospirillum)和福格斯氏菌属(Vogesella),其中,假单胞菌属是...
|
关 键 词: | nirS基因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群落结构 互花米草 闽江河口 |
收稿时间: | 2021-06-16 |
修稿时间: | 2021-07-25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