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光谱学技术对生物沥浸污泥与不同辅料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的研究
引用本文:台德志, 余纪鑫, 张华, 曾鸿鹄, 孙晓杰, 卢泽. 基于光谱学技术对生物沥浸污泥与不同辅料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的研究[J]. 环境工程, 2023, 41(3): 119-128. doi: 10.13205/j.hjgc.202303016
作者姓名:台德志  余纪鑫  张华  曾鸿鹄  孙晓杰  卢泽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 桂林 541006
基金项目:广西创新研究团队项目(2018GXNSFGA28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1668014)工业和市政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桂科AA18118013)
摘    要:以生物沥浸污泥与不同农林废弃物混合堆肥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技术分析了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结构、组成和含量变化。基础理化性质表明:4个处理组(T1:污泥+甘蔗渣,T2:污染+秸秆,T3:污染+米糠,T4:污染+木屑)均达到堆肥成熟标准;UV-vis和紫外参数SUVA254、SUVA280的变化表明4个堆肥处理组中的腐熟度和富里酸的芳香碳含量均增加,其中T2处理组的腐熟度优于其他处理组。FTIR分析表明富里酸中多糖类、碳水类和脂肪族物质的含量逐渐降低,合成的腐殖酸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T3处理组的腐殖化、芳构化程度要优于其他处理组。3D-EEMs分析表明结构简单、共轭程度低的有机物如辅酶、色素等物质被降解消耗,形成共轭程度高的类腐殖质物质,T2处理组的荧光峰强度最大,表明堆肥腐熟效果更好。富里酸含量变化则表明T3处理组腐熟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秸秆和米糠与生物沥浸污泥共同堆肥效果较好。

关 键 词:生物沥浸污泥   堆肥   紫外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富里酸
收稿时间:2022-03-12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