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四川省维管植物和脊椎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作者姓名:杨渺  江腊海  谢强  吴瑕  艾蕾
作者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2YFS0470);四川省环境保护科技计划项目(No.2022HB29)
摘    要:四川省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青藏高原的最东端和长江、黄河上游,横跨五大地貌单元,包括6个气候梯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和中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因此,研究四川省生物类群分布特征,识别狭域分布及环境脆弱带生物类群,可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优化及保护策略制定,支撑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开展. 基于四川省183个县(区)13 845个物种分布数据,对维管植物及脊椎动物,以及被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哺乳纲、鸟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的目特征区和科特征区进行分析,并统计目特征区的物种组成. 结果表明:四川省有维管植物12 378种,涵盖3门12纲72目268科,脊椎动物1 467种,涵盖5纲43目158科. 四川省维管植物和脊椎动物的目、科特征区总体可分为两大特征类群团,基本与四川省东部中亚热带和四川省西部高原气候区分布相吻合. 基于物种大数据划分的目、科特征区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成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可以从大数据中推断出类群分布的详细特征. 因此,以大数据为基础精准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区、物种交流廊道等关键区域具有可行性. 该研究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的模式——小分类阶元的分布模式比大分类阶元受到更广泛、更复杂的因子组合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类群保护孤小易危原则,建议优先考虑孤小分类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关 键 词:生物多样性   维管植物   脊椎动物   分布格局   四川省   大数据
收稿时间:2022-03-05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