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土地利用方式对中亚热带红壤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的影响
引用本文:薛晶月,张洪轩,全权,王若梦,干友民,何念鹏.土地利用方式对中亚热带红壤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4(3).
作者姓名:薛晶月  张洪轩  全权  王若梦  干友民  何念鹏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01B08);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90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519)资助~~
摘    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固碳效应均具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周转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生态站的试验样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当地广泛分布的农田(水稻田)、果园(柑橘园)和马尾松林样地,通过添加葡萄糖和3个温度(5、15和25℃)的培养处理,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葡萄糖添加、培养温度对土壤碳矿化量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土壤碳矿化量表现为红壤性水稻土果园红壤马尾松林红壤(P0.001).添加葡萄糖后土壤碳矿化表现出显著的激发效应,红壤性水稻土和果园红壤的激发效应显著大于马尾松林红壤;此外,培养温度对激发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培养前7天,果园红壤和马尾松林红壤的激发效应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5℃时最大),而红壤性水稻土的激发效应在15℃时最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培养后期,果园红壤的激发效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红壤性水稻土和马尾松林红壤的激发效应在15℃时最大.因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可能是解释中亚热带地区土壤碳收支及其碳贮量变化的重要机理之一.

关 键 词:土地利用方式  培养温度  葡萄糖添加  土壤碳矿化  激发效应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