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PMF-PCA/APCS与PERI的菏泽油用牡丹种植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来源识别及生态风险评估
作者姓名:赵庆令  李清彩  安茂国  于林松  万鑫  曹付恒  韩文撑  陈娟  王天鸽
作者单位: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济宁 272100;自然资源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济宁 272100;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泰安 271018;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济南 250013;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济南 250110;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济宁 272100;自然资源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济宁 272100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CXGC011403);山东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鲁勘字〔2020〕51号)
摘    要:研究特色农产品产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及其潜在风险,对科学管理、安全利用土壤和作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菏泽油用牡丹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了254件表层土壤样品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相关性,利用地累积指数(Igeo)、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法(PCA/APCS)相结合的手段解析了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借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对该8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除Cd元素的平均值高于菏泽市背景值1.44倍之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与菏泽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基本一致;经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土壤中Pb、Hg和Cd元素受后期人为活动的干扰影响较大;研究区8种重金属的来源为自然源、农业化肥源、工业燃煤源和生活交通源,贡献率分别为81.31%、15.45%、2.74%和0.50%;研究区84.25%的点位处于轻微生态风险,而中度风险和强风险点位占比分别为14.96%和0.79%,其中Cd和Hg是研究区生态风险主导元素.

关 键 词:油用牡丹  重金属  潜在来源  地累积指数(Igeo)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  主成分分析(PCA)  绝对主成分分数(APCS)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
收稿时间:2022-10-16
修稿时间:2022-11-2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