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环境准入框架构建及案例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
| |
引用本文: | 高宝, 傅泽强. 产业环境准入框架构建及案例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7, 7(4): 525-532.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7.04.072 |
| |
作者姓名: | 高宝 傅泽强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012 |
| |
摘 要: | 当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源头预防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难以适应环境管理需求,因此,建立完善环境准入制度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源头预防制度体系。环境准入在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规制,是政府围绕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而设置的一系列限制、约束和规范条件。环境准入的主体是政府,客体主要是企业,为了进一步明确企业属性,环境准入也称产业环境准入。产业环境准入方案是落实准入管理的具体形式之一。按照准入要求的侧重方向,将准入方案分为政策准入、空间准入、总量准入、业态准入和技术准入等5个方面。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进行产业环境准入研究,得出了常州市产业环境准入方案。
|
关 键 词: | 产业 企业 环境准入 政府规制 |
收稿时间: | 2016-10-30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