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沼泽湿地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及垂向分布 |
| |
作者姓名: | 佘晨兴 仝川 王维奇 |
| |
作者单位: | 1.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350007;2.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07114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1J01143) |
| |
摘 要: | 为了深入探究影响河口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采用PCR-RFLP技术及测序分析对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沼泽湿地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及垂向分布进行了研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沼泽湿地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划分为3大类群: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微菌目(Methanomirobiales)和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在不同的土壤深度,产甲烷古菌的群落结构呈现出空间变异的特征.0~10 cm土层占优势的产甲烷古菌菌属为Methanoregula和Methanobacterium,分别约占46%和43%;10~20 cm土层主要菌属为Methanoregula、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lobus,分别约占66%、13%和12%,Methanoregula为优势菌属;20~30 cm土层主要菌属为Methanoregula、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genium,分别约占65%、11%和12%,Methanoregula为优势菌属.Shannon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计算结果表明,10~20 cm土层(H’=2.69,D=0.073)和20~30 cm土层(H’=2.47,D=0.093)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0~10 cm土层(H’=1.60,D=0.292).
|
关 键 词: | 产甲烷古菌 多样性 垂向分布 PCR-RFLP 互花米草 |
收稿时间: | 2013-03-10 |
修稿时间: | 2013-06-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