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GWR的城市扩张下生物量损失与城市形态格局的关系研究
摘    要:在全球性城市扩张背景下,形态格局优化是城市可持续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植被生物量作为综合表征多环境目标的参量,在城市扩张的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与城市形态格局产生了内在联系,可作为城市形态环境性能的评判依据。基于长江三角洲50个城市样本的城市扩张和植被生物量损失数据,研究城市扩张下植被生物量损失(TBLI)与城市形态指数的定量关系,旨在为城市空间布局提供具体的优化手段。研究结果表明:50个城市的各类形态指标各具差异,其中Richardson紧凑度(0.452~0.402)、密度梯度(0.034~0.326)和Gini系数(0.527~0.995)的估算结果显示,总体上长三角城市用地呈极化分布,大城市的中心形态紧凑性普遍低于中小城市;研究期内由城市扩张造成的长三角生物量损失高达2.97 Tg,上海的损失量(0.529 Tg)最大,中小城市的生物量损失较小;TBLI与各类形态指标显著相关,由OLS分析构建的模型:TBLI=0.000 51城市用地增量]-0.091 27Richardson紧凑度]-0.113 52密度梯度]-0.053 13Gini系数]+0.118,可估算长三角生物量损失的平均概况;通过地理加权法分析地形条件及土地覆被类型等所造成的结果的空间非平稳性,表明可着重增强宁镇扬城市群的外部轮廓形态的趋圆紧凑性,提高台州城市群内部要素密度分布的紧凑性,以及增加宁波、慈溪等浙东南沿海区域内建设用地的集聚性,来显著减少生物量损失。在城市形态与植被生物量的动态响应机制方面值得作进一步研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