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周玉玲 侯朋福 李刚华 王绍华 杨林章 薛利红 丁艳锋 |
| |
作者单位: |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9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0104,2016YFD0801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01319);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2004-003) |
| |
摘 要: | 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是农田土壤管理常用的土壤增效剂.其中,硝化抑制剂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而生物炭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新方式,且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以减少稻田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及环境污染问题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以单施化肥处理(CN)为对照,研究了生物炭(B)添加、硝化抑制剂(CP)添加及复合添加处理(BCP)对田面水p H、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水稻产量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增效剂施用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硝化抑制剂添加有增加水稻产量的趋势.两种土壤增效剂添加均显著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损失量占施氮量的25%~35%.其中,肥期(施肥后7 d内)氨挥发损失占总损失的86%~91%,是氨挥发损失的主要时期.与CN处理相比,CP处理明显提高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基肥期、穗肥期和非肥期增加效应明显,氨挥发增幅分别为138%、48%和78%,全生育期氨挥发总损失量增加59%.生物炭添加对稻田氨挥发损失也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基肥期和蘖肥期)的增加效应高于后期(穗肥期和穗肥后),田面水NH_4~+-N浓度和p H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两者配施添加处理显现出了正交互作用,氨挥发损失量大于单施处理,与化肥处理差异显著.结果说明,生物炭添加不能解决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铵态氮浓度升高和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对于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
关 键 词: | 水稻 生物炭 硝化抑制剂 氨挥发 产量 |
收稿时间: | 2019-01-23 |
修稿时间: | 2019-03-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