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徐冉 张恒德 杨孝文 程水源 张天航 江琪 |
| |
作者单位: |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3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644223) |
| |
摘 要: | 为了研究近两年北京地区PM2. 5污染特征及成因变化,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改进的后向轨迹模型(Traj Stat)对2016~2017年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时段的颗粒物浓度、气象要素和气团传输路径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北京地区共发生13次持续2 d以上的重污染事件,冬季过程约占61. 5%,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均高于秋季.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高湿度、静小风以及较低的混合层高度,加之北京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势是导致秋冬季静稳型污染频发的重要因素,重污染期间PM2. 5/PM10的平均比值高达0. 86.累积阶段气团主要来自于西北、偏西、西南和东南方向,其中西南和东南路径为典型污染传输通道,轨迹频率为21. 6%.此外,采用WRF-CAMx模型定量估算了2016年12月16~22日典型过程中本地和外来污染源对北京PM2. 5的贡献,结果发现不同气团输送条件下,二者的贡献差异较大.当南部气团输入时,本地贡献会显著下降,以外部区域输送为主导;若气流来自西北方向情况则相反.污染过程期间,本地贡献为16. 5%~69. 3%.
|
关 键 词: | PM2.5重污染 气团轨迹 气象要素 WRF-CAMx 区域传输 |
收稿时间: | 2018-06-07 |
修稿时间: | 2019-03-0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