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根寡养单胞菌DSM14405T对高浓度Cr(Ⅵ)的抗性及其还原特性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吴诗敏 高婕 刘颖 白志辉 吴尚华 庄国强 庄绪亮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670507,41501250);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No.ZDRW-ZS-2016-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YFC0500401) |
| |
摘 要: | 为了寻找植物-微生物联合治理Cr(VI)污染的合适微生物,分析了一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嗜根寡养单胞菌DSM 14405T(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 DSM 14405T)对不同浓度Cr(VI)的还原能力、Cr(VI)还原最适培养条件、对连续投加Cr(VI)的还原能力及高浓度Cr(VI)处理不同时间的转录组变化.结果表明,嗜根寡养单胞菌DSM 14405T在24 h内对10、50、200和500 mg·L-1 Cr(VI)的还原率分别为100%、92.4%、26.2%和16.5%,且在30℃、pH=7.5、转速180 r·min-1条件下培养能最经济、高效地还原Cr(VI).该菌能在64 h内完全还原2次所投加的50 mg·L-1的Cr(VI),第3次投加后仅能还原55.2%左右.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可得,200 mg·L-1Cr(VI)作用下,嗜根寡养单胞菌DSM 14405T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抗性.具体表现为:大幅度上调胞内消除有毒自由基的相关基因、DNA修复相关基因以防止DNA因自由基受损,同时下调细胞组分及蛋白代谢等与细胞抗性相关性低的通路.并且,随着Cr(VI)的还原和细胞对环境的适应,Cr(VI)抗性相关基因及通路的调节在长时暴露中明显少于短时暴露.本研究为Cr(VI)污染的原位植物-微生物联合治理提供了可选菌株和理论依据.
|
关 键 词: | 嗜根寡养单胞菌DSM 14405T Cr(Ⅵ) 生物还原 细胞抗性 |
收稿时间: | 2019-02-26 |
修稿时间: | 2019-03-18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