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2014-2016年PM2.5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和传输影响因素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卢文 王红磊 朱彬 施双双 康晖 |
| |
作者单位: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44,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44;2.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A060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590873,41805096,41705118);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No.18KJB170011);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FDLAP18006) |
| |
摘 要: | 利用2014-2016年南京江北地区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小时数据,并结合HYSPLIT模式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PSCF法分析了PM2.5质量浓度的污染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来源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6年PM2.5质量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为17.40%,由2014年的62.1 μg·m-3下降至2016年的51.2 μg·m-3,能见度由2014年的5.8 km上升至2016年6.6 km.PM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1月浓度最高,可达93.0 μg·m-3;8月浓度最低,仅为38.8 μg·m-3;冬季浓度最高,可达76.8 μg·m-3,夏季浓度最低,仅为47.1 μg·m-3.不同季节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分布.气象要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相对湿度下能见度和PM2.5质量浓度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霾和非霾天PM2.5质量浓度的阈值为15 μg·m-3.不同季节的主导气团不同,春季主导气团为偏北气流和偏东气流,占比分别为43.50%和30.80%;夏季主导气团以东部气流为主,占比约为68.22%;秋季和冬季主导气团为来自北方的气流,总占比分别为83.52%和100%;偏北内陆气团PM2.5质量浓度较大,偏东海洋性气团PM2.5质量浓度较低.PM2.5质量浓度潜在源区春冬季潜在源区范围较大,夏秋季潜在源区范围较小,季节变化显著.春季潜在来源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夏秋季分布在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等地区,冬季分布在安徽、河南东部,山东和江苏等地区.
|
关 键 词: | PM2.5质量浓度 时间变化 气象要素 后向轨迹 PSCF |
收稿时间: | 2018-09-13 |
修稿时间: | 2018-12-11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