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观测的青海高原对流层臭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曹晓云 祁栋林 肖建设 陈爱军 陈国茜 乔斌 谈昌蓉 李璠 |
| |
作者单位: |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810001;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台,西宁810001 |
| |
基金项目: | 2019年青海省气象局面上项目;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2019年基本科研业务项目;2020年青海省科技厅项目(No.2020-0301-ZJC-01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761078);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IDM2018011);2020年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专项(No.2020-ZJ-Y18) |
| |
摘 要: | 基于OMI-MLS对流层臭氧总量数据集对2005—2019年青海高原对流层大气臭氧总量进行提取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OMI-MLS对流层臭氧总量数据在青海高原的适用性良好.③海高原的多年平均对流层臭氧总量分布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受地形和大气环流形势影响较大.海东市的对流层臭氧总量最高,其次是西宁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玉树市的对流层臭氧总量最低.对流层臭氧总量月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倒V"型特点:峰值位于6—7月,谷值位于1月,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对流层臭氧总量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异质性强,夏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低.③近15年青海高原对流层臭氧总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速率为0.22 DU,4个季节的对流层臭氧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冬季的对流层臭氧总量增加速率最快,其次是春季、夏季,秋季增加速率较慢.④影响青海高原对流层大气臭氧总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和降水,而次要因子表现略有不同.
|
关 键 词: | 对流层臭氧 OMI-MLS 青海高原 时空分布特征 |
收稿时间: | 2020-09-27 |
修稿时间: | 2020-12-1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