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环境下水泥屋顶和水泥路面雨水径流水质特性及其用作饮用水的可行性 |
| |
引用本文: | 姚国庆, 孟颖, 张博, 李媛, 胡民火, 刘文彬, 赵子旺, 刘添, 胡振, 栾富波. 岛屿环境下水泥屋顶和水泥路面雨水径流水质特性及其用作饮用水的可行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 13(4): 800-809. doi: 10.12030/j.cjee.201812075 |
| |
作者姓名: | 姚国庆 孟颖 张博 李媛 胡民火 刘文彬 赵子旺 刘添 胡振 栾富波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2.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237; 3.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赣州 341000;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5.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3054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305401)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资助项目 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 |
| |
摘 要: | 以岛屿典型集水面(水泥路面和水泥屋顶)的雨水径流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雨季和旱季雨水径流的水质历时变化特征,并对岛屿收集雨水用作饮用水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季由于降雨强度大且降雨集中,水质明显好于旱季;屋顶受环境及人为因素干扰小,水质好于路面。建议收集雨水顺序为雨季屋顶>旱季屋顶>雨季路面,旱季路面水质较差,不建议收集。岛屿不同环境下收集的雨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指标主要有色度、浊度、少量金属(铝和铅)、氨氮、有机物和微生物等,且超标指标在降雨初期随降雨时间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可极大改善收集雨水水质。雨水径流饮用水化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降雨情况和集水面性质,采取合理的弃流方案并结合过滤和消毒等净化工艺,可实现雨水饮用水化。研究结果可为降雨量丰富的岛屿及东南亚和南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雨水解决饮用水问题提供借鉴。
|
关 键 词: | 屋顶径流 路面径流 水质特性 饮用水 岛屿环境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