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整流电絮凝技术对缺氧地下水中As(Ⅲ)的原位修复
引用本文:信帅帅, 孙彤, 江波. 整流电絮凝技术对缺氧地下水中As(Ⅲ)的原位修复[J]. 环境化学, 2019, 38(1): 195-201.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8020401
作者姓名:信帅帅  孙彤  江波
作者单位:1. 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06;;; 2. 青岛理工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青岛, 266033
摘    要:地下水中砷污染的原位修复治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发了一种新型整流电絮凝反应体系,可实现对缺氧地下水As(Ⅲ)的原位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操作条件为:电流密度为4.4 mA·cm-2,铁棒和MMO的阳极工作时间比值(TFe-anode/TMMO-anode)为1:2,反应周期为24 s.在最优条件下,含有500 μg·L-1 As(Ⅲ)的模拟地下水经过30 min电絮凝处理后砷的固定脱除效率达92%,总能耗为0.11 kW·hm-3.此外,水体中的HCO3-和PO43-等无机阴离子对砷的固定具有抑制作用.在该反应体系内,电解生成的Fe(Ⅱ)与O2之间的氧化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Fe(Ⅳ)可有效将As(Ⅲ)氧化成毒性较小且更易于固定脱除的As(Ⅴ),进而显著促进了砷在Fe(Ⅲ)絮凝沉淀作用下的固定脱除.

关 键 词:地下水   As(Ⅲ)氧化   整流电絮凝   固定脱除   原位修复
收稿时间:2018-02-0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