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在长江鱼体血浆中的生物富集 |
| |
引用本文: | 吕银知, 赵建亮, 姚理, 何良英, 陈军, 史文俊, 应光国.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在长江鱼体血浆中的生物富集[J]. 环境化学, 2019, 38(3): 443-453.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8051606 |
| |
作者姓名: | 吕银知 赵建亮 姚理 何良英 陈军 史文俊 应光国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2.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 广东省化学品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06;;;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360;417031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LH0021;2017M612773)资助~~ |
| |
摘 要: |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广泛存在于水环境,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具有潜在生态和健康风险.本研究选取双酚A(BPA)、辛基酚(4-t-OP)、雌酮(E1)、17β-雌二醇(E2)和炔雌醇(EE2)共5种酚类EDCs,分别测定其在长江中下游地表水和鱼体血浆中的含量及生物富集因子(Bioaccumulation factor,BAF),并结合血浆BAF预测模型对其生物富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PA、4-t-OP和E1污染最为普遍,在地表水和鱼体血浆中检出率均超过50%,而其它两种EDCs(E2和EE2)在水体和鱼体血浆中的检出率和浓度均较低.综合检出频率和含量来看:BPA > 4-t-OP > E1 > E2、EE2,5种酚类EDCs在水体中的最大浓度分别为99.7、22.3、2.47 ng·L-1、ND(未检出)和ND,在鱼体血浆中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72、91.5、21.1、5.34、5.90 ng·mL-1.检出的3种酚类EDCs(BPA、4-t-OP和E1)的log BAF范围分别为2.29-4.20、3.18-4.18和3.29-3.75,表明鱼体血浆对酚类EDCs具有较高的生物富集潜能.对比模型预测的log BAF,实测的log BAF值明显较高,差异的产生与模型建立的前提假设、水温和溶解氧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有助于认识长江中下游鱼体中酚类EDCs的生物富集特征,并为其生态风险评价和管控提供依据.
|
关 键 词: |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EDCs) 野外鱼体 生物富集因子 长江中下游 |
收稿时间: | 2018-05-1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