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评价
作者姓名:闫露霞  孙美平  姚晓军  巩宁刚  李晓锋  祁苗苗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561016,412610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15M572619)
摘    要:为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于2016年9—10月在青藏高原面上东北部G315沿线,中部S301、S302、S206沿线,南部G219、G318沿线及叶如藏布流域采集湖泊水样,通过实验最终得到33个湖泊水样数据,包括22个构造湖和11个冰湖;同时,分析了湖泊水化学指标浓度、水化学组成和湖水矿化度空间分布,并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湖泊矿化度做对比,以揭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湖泊水质变化及驱动因素,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现状.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湖泊水化学指标浓度和水化学组成差异显著,构造湖水样水化学指标浓度远高于冰湖水样.按离子总量分类,22个构造湖有6个淡水湖、4个微咸水湖、1个咸水湖、11个盐湖;而11个冰湖均属于淡水湖;按湖水化学类型分类,22个构造湖有6个为Ca~(2+)(Mg~(2+))-SO_4~(2-)型湖泊,16个为Na~+(K~+)-Cl~-型湖泊,而11个冰湖均为Ca~(2+)(Mg~(2+))-SO_4~(2-)型湖泊.(2)青藏高原湖水矿化度时空差异显著,自高纬向低纬湖泊矿化度降低,与20世纪90年代前对比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部分湖泊矿化度较90年代前降低,湖泊水体呈淡化趋势,可能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暖、降水量和冰川融水增加、蒸发减少有关.(3)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水化学特性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大部分构造湖pH值、TDS严重超标,其次有6个湖泊也受到F-的污染;冰湖水体受到Fe、Mn、Cr、Ni的污染较为严重,尤其重金属元素Cr、Ni超标极为严重,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水化学指标  水质评价  气候变化
收稿时间:2017-07-24
修稿时间:2017-09-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