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量对晚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
作者姓名:陈冬林  易镇邪  周文新  屠乃美
作者单位: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8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No. 2004BA520A01);湖南农业大学稳定人才基金项目
摘    要:在耕翻、少耕和免耕条件下研究了早稻秸秆还田量对晚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提高体现在水稻生育后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提高效果在免耕条件下最好,而对速效钾含量的提高效果在少耕条件下最好;②不同耕作方式下宜实行不同秸秆还田量,就提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言,耕翻和少耕条件下宜实行全部秸秆还田,而免耕条件下宜实行2/3秸秆还田;③秸秆还田使土壤真菌和嫌气性细菌数量减少,放线菌和好气性细菌数量增加;耕翻使土壤真菌和嫌气性细菌数量减少,好气性细菌数量增加;④土壤耕作有利于晚稻生育前期与后期土壤微生物活度的提高,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微生物活度的影响在不同耕作方式下表现不同,耕翻条件下以2/3还田量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度最高,而少免耕条件下1/3还田量处理最高.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土壤耕作方式  晚稻  土壤养分  微生物
收稿时间:2009-12-16
修稿时间:2010-02-21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