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提取液对萘在河流沉积物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帅伟 王志霞 葛小鹏 周岩梅 韦朝海 王东升 |
| |
作者单位: | 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3.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16;4.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北京,1000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2008ZX07209-0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07CB407304) |
| |
摘 要: |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直接决定其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生物效应与归宿.以往采用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解吸体系的方法,忽略了其与天然水体水化学条件的差异可能对污染物的解吸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性能评价方法存在较大偏差.本文通过选用沉积物浸出液代替背景电解质溶液的方式来保证吸附-解吸水化学条件的一致性,采用批量平衡的方法对分别采集于凉水河水系(标记为L)以及东江流域(标记为D)的两种河流沉积物样品,进行连续吸附-解吸实验,以考察多环芳烃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规律,从而阐明水化学条件的一致性对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与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传统的以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介质,研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行为的方法会导致解吸体系的TOC值比模拟天然水体体系减少74.68%~85.01%,这种吸附-解吸水化学条件的差异会增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滞后性,具体表现为萘在沉积物L和D浸出液中的平均解吸量相比其在背景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增加了3.14mg·kg-1和2.40mg·kg-1,平均解吸滞后系数由在背景电解质溶液中的0.04和0.135降低至沉积物浸出液中的0.012和0.072.此现象表明,与纯电解质溶液比较,采用从沉积物中提取的溶解有机碳作为解吸介质,会显著增加萘在沉积物中的平均解吸量,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更加符合天然水体的实际条件.
|
关 键 词: | 沉积物 萘 吸附 解吸滞后 |
收稿时间: | 2010-03-20 |
修稿时间: | 2010-05-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