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臭氧氧化降解过程中毒性变化规律研究
引用本文:敖蒙蒙,魏健,熊兆锟,郭壮,赖波,宋永会.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臭氧氧化降解过程中毒性变化规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5):206-215.
作者姓名:敖蒙蒙  魏健  熊兆锟  郭壮  赖波  宋永会
作者单位: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2.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4.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中德水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1YFC3201505);
摘    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广泛,近些年来在各类水体中频繁检出,其在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毒性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4种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臭氧氧化和急性毒性试验等研究其在臭氧氧化过程中急性生物毒性变化规律,采用毒性预测软件T.E.S.T.评估了4种抗生素及其氧化降解中间产物的生态毒性,并分析了中间产物(TP)结构与生物毒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青霉素钠(PG)和头孢曲松钠(CS)在臭氧氧化过程中急性毒性升高,阿莫西林(AMX)和头孢氨苄(CLX)毒性变化未呈明显规律性;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臭氧氧化PG和CS反应速率加快且生成更多高毒性中间产物,导致反应体系毒性增强.毒性评估结果表明,4种抗生素被认定为大鼠LD50的“有毒”、非发育性毒物和致突变阴性,多数产物被认定为大鼠LD50的“非常有毒”、发育毒物和致突变阳性.综合急性毒性试验和T.E.S.T.预测结果表明,反应终点毒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母体污染物分解但生成的高毒性中间产物并未被矿化,需通过加大臭氧剂量或延长反应时间以降低体系毒性.

关 键 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臭氧氧化  发光细菌  QSAR方法  T.E.S.T.软件  毒性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