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喀斯特山区砷渣堆场污染迁移风险与区划
引用本文:李泽群,李学先,段明宇,覃应机,雷琨,张翅鹏,韩志伟,吴攀,何守阳.喀斯特山区砷渣堆场污染迁移风险与区划[J].环境科学学报,2022,42(3):457-467.
作者姓名:李泽群  李学先  段明宇  覃应机  雷琨  张翅鹏  韩志伟  吴攀  何守阳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贵阳5500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项目(No.U1612442);贵州省生态学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No.GNYL[2017]007)
摘    要:喀斯特山区土壤空间异质性强,污染物在洼地土壤之间可能通过独特的地表与地下二元水文地质结构的贯通互联而发生转移.通过对喀斯特山区砷渣堆场的废渣及受其影响的土壤中砷含量、分布和迁移等进行系统分析表明,降雨淋滤砷渣产生的废液随地表和地下径流远距离迁移影响洼地土壤;pH从渣场经麻厂到屯脚洼地沿迁移路径升高,均值分别为3.3、6.8、7.5;As含量沿线降低,分别为59.87、28.96、20.51mg·kg-1;洼地土壤多因排水条件差发生内涝淹没呈面状污染扩散展布.单因子和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耕作层(0~30 cm)较下部土壤污染风险高,砷的垂向迁移致使耕作层底部污染趋增.砷通过洼地落水洞、漏斗排水与下渗经地下溶洞与管道发生长距离迁移,空间上呈现由“点”沿“线”成“面”的水平和纵向污染风险转移特征;区域上则形成点、线和面以及地表地下组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非连续污染风险格局.研究结果对认识喀斯特山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格局及精准区划与修复提供新借鉴思路.

关 键 词:污染风险转移  异质性  风险区划  砷污染  喀斯特山区
收稿时间:2021/3/2 0:00:00
修稿时间:2021/7/8 0:00:00

Migration of pollution risk and zoning of arsenic slag site in Karst Mountainous Regions
LI Zequn,LI Xuexian,DUAN Mingyu,QIN Yingji,LEI Kun,ZHANG Chipeng,HAN Zhiwei,WU Pan,HE Shouyang.Migration of pollution risk and zoning of arsenic slag site in Karst Mountainous Regions[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22,42(3):457-467.
Authors:LI Zequn  LI Xuexian  DUAN Mingyu  QIN Yingji  LEI Kun  ZHANG Chipeng  HAN Zhiwei  WU Pan  HE Shouyang
Abstract:
Keywords:migration of pollution risk  heterogeneity  risk zoning  arsenic contamination  Karst Mountainous Region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