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市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实证分析
引用本文:孟豪,梅丹兵,邓璟菲,刘鹏,董璟琦,张红振,李香兰.北京市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实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2):764-771.
作者姓名:孟豪  梅丹兵  邓璟菲  刘鹏  董璟琦  张红振  李香兰
作者单位:1.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2.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3. 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801300,2020YFC1807504);
摘    要:为探究区域尺度污染土壤修复特征,以北京市2006~2021年51个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基础,对修复技术与方量进行统计,利用物质流方法探究污染土壤与污染物通量及归趋,并以因子法估算修复行为产生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2021年修复污染土壤819.18万m3,其中有机、复合、无机污染土壤分别占88.13%、10.23%和1.64%;修复技术以异位为主,方量占82.92%;修复后土壤去向主要为异地填埋(46.02%)和资源化利用(35.18%),而原位修复(15.25%)、风险管控(1.83%)以及原场回填(1.72%)占比较小;修复6类特征污染物共计9943.70t,其中苯系物239.89t、氯代烃1502.12t、多环芳烃510.36t、石油烃4908.52t、重金属2768.33t、农药类14.48t;修复行为排放CO2 58.34万t,排放强度逐步下降.建议1)保障修复效果前提下,优先低碳修复技术及资源化利用模式;2)减少区域土壤修复特征污染物的扰动和输送通量,降低能源、材料等投入消耗;3)精细构建区域场地修复可持续度评估方法,构...

关 键 词:土壤污染  通量分析  特征污染物  区域修复  资源化利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