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细菌还原U(VI)分子生物学机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孟佑婷  张丰收  王平  毋跃文
作者单位:1.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辐射中心, 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2.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875;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8D01C084)
摘    要:铀(U)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U(VI)还原细菌可将U(VI)还原至U(IV),从而降低铀在水中的溶解性和移动性,达到污染修复的目的.目前发现的U(VI)还原细菌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铁还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本文综述了细菌还原U(VI)的分子生物学机理,重点阐述了U(VI)还原细菌的胞外电子转移方式,包括希瓦氏菌的金属还原方式、土杆菌的孔蛋白介导方式和微生物纳米线方式.竞争性电子受体和共存离子对细菌还原U(VI)有重要影响.目前细菌还原U(VI)过程中胞外电子转移的机理仍需更多实证,土杆菌利用微生物纳米线和细胞色素协作调控电子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今后可将研究聚焦于细菌还原U(VI)机理的验证和完善,并开发和优化基于微生物还原的铀污染修复技术,进而提高铀污染生物修复效率和稳定性.

关 键 词:  生物还原  细胞色素c  纳米线  导电菌毛  生物修复  
收稿时间:2019-05-27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