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为例
引用本文:吴兑,陈慧忠,吴蒙,廖碧婷,王迎春,廖晓农,张小玲,权建农,刘伟东,古月,赵秀娟,孟金平,孙丹.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4(3).
作者姓名:吴兑  陈慧忠  吴蒙  廖碧婷  王迎春  廖晓农  张小玲  权建农  刘伟东  古月  赵秀娟  孟金平  孙丹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北京市气象局;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东莞市气象局;广州市萝岗区气象局;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11CB403403)
摘    要:为了研究单次值法、日均值法、14时值法3种常用的霾日和轻雾(雾)日统计结果的异同,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四省市为例进行了比较.华北地区霾日用3种方法统计的过去60余年霾日的区域分布表明,3种方法统计的霾日是单次值法日均值法14时值法,大致是1:0.54:0.45的关系,但区域分布趋势比较相似.典型城市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大都十分相似.而轻雾(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用单次值法统计的明显偏多,且有长期下降趋势;而用日均值法与14时值法统计的轻雾(雾)日无大差别,且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反映了年季和年代季的气候波动.从长期季节变化趋势来看,3种统计方法的结果除日数的差别外,季节分布特征比较类似.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除去采暖季有较多的霾日外,在盛夏季节霾日也明显多,集中出现在6~9月,尤其是7~8月,与桑拿天同期出现,这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是华北地区的特有现象.用单次值法统计霾日,将包括所有的霾过程,即大范围持续时间长,且与一定天气系统与近地层扩散条件相关连的霾,及在稳定的晴朗夜间由于辐射降温,使相对湿度升高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形成的霾.用日均值法,则可能更多的显示长时间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而使用14时法,则对早晚因湿度增加降低能见度出现的霾天气漏记,突出长时间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

关 键 词:环首都圈  霾日  轻雾(雾)日  统计方法  长期趋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