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演化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林?旭,常?宏,李长安,彭保发,吴泉源.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演化研究进展[J].地球环境学报,2018,9(1):1-15.
作者姓名:林?旭  常?宏  李长安  彭保发  吴泉源
作者单位:1. 湖南文理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常德 415000 2. 山东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358 3.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217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702160378);山东省高校创新基金(J17KA196)
摘    要: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远程效应不断向北传递,帕米尔地块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靠近碰撞边界,在这一远程效应的影响下,帕米尔地块发生强烈的南北向地壳缩短,导致其宽度与东侧的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著名的帕米尔构造结。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帕米尔构造结新生代演化过程归结如下:始新世时,帕米尔构造结开始初步发育,持续的双向俯冲,引起帕米尔高原不断隆升。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帕米尔构造结西侧主要通过辐射逆冲断裂带吸收地壳变形,东部则是山体弯转、走滑转换断裂共同作用吸收变形,在构造结内部出现片麻质穹窿,构造结轮廓逐步形成。晚中新世,帕米尔构造结不断弯曲,下地壳持续增厚导致高原东北缘出现重力垮塌,扩展体系出现,片麻质穹窿出现在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峰。上新世,帕米尔构造结与南天山碰撞,并在南天山和帕米尔两侧形成了平行于山脉走向的褶皱带,此时水汽通道关闭,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并最终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出现。

关 键 词:帕米尔构造结  新生代  构造演化

A review of the 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Pamir syntax
Abstract:
Keywords:Pamir syntax  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