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双季稻田不同种植模式对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
引用本文:彭华,纪雄辉,吴家梅,朱坚,黄涓.双季稻田不同种植模式对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5(2):190-195.
作者姓名:彭华  纪雄辉  吴家梅  朱坚  黄涓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隆平分院;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41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1B02)
摘    要:以南方典型双季稻种植制度(早稻-晚稻R-R)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双季稻田早、晚稻(Oryza sativa L.)改种玉米(Zea mays L.),包括早稻-玉米(R-C)和玉米-早稻(C-R)两种种植模式下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综合增温潜势(GWP),旨在探索出适合双季稻区的低碳农业种植模式,对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大意义。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制中水稻种植CH4排放占主导地位,改制玉米N2O排放量显著增加;其中,早稻改制玉米(C-R)的CH4排放比晚稻改制玉米(R-C)显著降低68.5%(P0.05),N2O排放量有所降低,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R-C和C-R模式CH4周年排放总量较R-R模式显著降低53.6%(P0.01)和183.9%(P0.01),但N2O排放分别显著增加257.0%(P0.01)和245.2%(P0.01);不同种植制度增温潜势(按CO2当量计)大小顺序为:R-R(8 855.3 kg·hm-2)R-C(4 881.4 kg·hm-2)C-R(2 116.4 kg·hm-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结合南方晚稻季温光资源的优势,认为玉米替代晚稻种植(早稻-玉米模式)是一可行的减缓温室效应的途径。

关 键 词:双季稻  CH4  N2O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