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济南市PM2.5中二次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李圣增,郝赛梅,谭路遥,张怀成,徐标,谷树茂,潘光,王淑妍,闫怀忠,张桂芹.济南市PM2.5中二次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学报,2022(1).
作者姓名:李圣增  郝赛梅  谭路遥  张怀成  徐标  谷树茂  潘光  王淑妍  闫怀忠  张桂芹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基金项目:济南市政府空气质量分析保障项目(GK2020-0002);济南市高校创新团队项目(2020GXRC008);济南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项目(Z21001Z)。
摘    要:为分析济南市PM2.5中二次组分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对济南市春季(2019年5月16—25日)、秋季(2019年10月15—24日)和冬季(2019年12月17—2020年1月16日)4个典型点位的PM2.5样品进行连续采样,并测定了PM2.5中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结果表明:物流交通区的二次组分质量浓度最高(56.13μg·m?3),钢铁工业区的二次组分浓度比城市市区高,但是二次组分占比较城市市区低,清洁对照点的浓度和占比最低;济南市4个功能区SO42?和NO3?转化率均高于0.1,除清洁对照点外,城市市区、钢铁工业区和物流交通区的SO42?转化率明显高于NO3?转化率;济南市春季、秋季和冬季的ρ(NO3?)/ρ(SO42?)分别为0.67、2.57和1.98,春季PM2.5浓度以固定源贡献为主,秋季和冬季以移动源贡献为主;运用ISORROPIA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含水量和pH对二次组分生成的影响,含水量会随着污染增大而增大,酸度和含水量对二次无机组分的转化机理产生影响,酸度会抑制二次无机组分的生成,而含水量会促进二次组分的生成;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占比最高的轨迹(29.2%)来自东北方向的滨州和东营,基于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分析PM2.5中二次组分质量浓度的潜在污染源区域,SO42?的主要贡献源区在济南市区北部的济阳区和东北方向的滨州、东营等,NO3?和NH4+的主要贡献源区在济南市区北方向的济阳区、东北方向的章丘区和南方向的莱芜区等。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城市细颗粒物进一步的治理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关 键 词:PM2.5  二次组分  时空变化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