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全氟化合物对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研究Ⅰ——典型城市河道全氟化合物的暴露水平及植物富集特征
引用本文:蒋曌泽,王铁宇,张晓军,孔潇潇,李奇锋,孟晶,朱朝云.全氟化合物对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研究Ⅰ——典型城市河道全氟化合物的暴露水平及植物富集特征[J].生态毒理学报,2015,10(2):435-444.
作者姓名:蒋曌泽  王铁宇  张晓军  孔潇潇  李奇锋  孟晶  朱朝云
作者单位:1.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牡丹江1570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3.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牡丹江,157012;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394);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110):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TZ-12)
摘    要: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针对工业源排放区域的环境暴露、来源解析以及动物层面的生态效应有较多研究,但对于普遍存在于非工业源(生活源)的城市河道PFCs暴露及水生植物富集等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选择位于北京北部东西贯通的城市河道——清河水体为对象,分析结果表明,清河水体中12种目标PFCs均有检出(总量最高为65.45 ng·L-1),并以全氟丁烷磺酸盐(perfluorobutane sulfonate,PFBS)为主(最高达45.63 ng·L-1);6种水生植物(篦齿眼子菜、黑藻、金鱼藻、芦苇、菖蒲及水葱)的富集物质均以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为主,沉水植物中金鱼藻对于PFOS的蓄积效果优于黑藻及篦齿眼子菜,挺水植物中根部PFCs含量高于茎叶,根部PFOA及PFOS含量高于茎叶,但全氟丁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含量茎叶则高于根部。整体来看,尽管芦苇、菖蒲和水葱3种挺水植物尚不能作为PFCs的超富集植物,但其根部对PFCs均有显著的吸收效果,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潜质;沉水植物中金鱼藻是北方自然河道的优势物种,且对PFOS具有显著的富集效应,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其PFCs生物指示和生态修复功能。

关 键 词:全氟化合物  水生植物  富集特征  生态效应  城市河道
收稿时间:2015/1/16 0:00:00
修稿时间:2015/1/28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