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分异研究
引用本文:颜廷武,田云,张俊飚,汪洋.中国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分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
作者姓名:颜廷武  田云  张俊飚  汪洋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气候框架公约下农业碳排放的增长机理及减排政策研究”(编号:71273105)、“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减碳潜力与生态环境效应:以水稻为例”(编号:413715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连片特困地区农户稳定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限制因素与实现机制研究”(编号:13CJY07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农业废弃物利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联动机制研究”(编号:2012RW002)
摘    要:与基于总量或人均指标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比,以播种面积作为测算指标揭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既便于年度间纵向对比,又消除了复种指数影响,使得研究更具操作性和公平性。以农业碳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指标、以农业经济强度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EKC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分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强度之间存在"倒N型"EKC关系且存在双拐点,其临界值分别为15 167元/hm2和27 647元/hm2。2012年,我国农业经济强度为28 725元/hm2,已超出高拐点临界值(27 647元/hm2),这意味着伴随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碳排放强度将呈现下降趋势。2从空间分布来看,有18个省(区、市)农业经济强度超过高拐点值,包括北京、福建、海南、浙江、广东、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山东、陕西、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河南等,主要为东部沿海省份以及中西部部分农业较为发达的省份。这18个省(区、市)农业碳排放量将随其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下降。其余13个省(区、市)则低于拐点值,均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3从时间路径来看,对于未抵达拐点的13个省(区、市)而言,各自农业碳排放EKC拐点存在明显差异,甘肃、重庆、吉林、青海在未来5年内可达到EKC拐点;宁夏、安徽、黑龙江、陕西在未来6-10年内可达到EKC拐点;西藏、内蒙古、江西、云南、贵州则分别需要12年、14年、21年、23年、32年才有可能抵达EKC拐点。

关 键 词:农业碳排放  拐点变动  时空分异  EKC模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