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PM_(1.0)、PM_(2.5)污染特征及在线水溶性离子分析 |
| |
引用本文: | 魏哲,王丽涛,马笑,王煦,马思萌,孟琛琛,张霞,马永亮,段凤魁. 邯郸市PM_(1.0)、PM_(2.5)污染特征及在线水溶性离子分析[J]. 环境工程, 2016, 34(4): 73-79.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6 |
| |
作者姓名: | 魏哲 王丽涛 马笑 王煦 马思萌 孟琛琛 张霞 马永亮 段凤魁 |
| |
作者单位: | 1. 河北工程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环境工程系,河北邯郸,056038;2.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5131;41105105),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CAPC201307),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河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YQ2013031),河北省邯郸市环境保护局资助 |
| |
摘 要: | 对2014年12月—2015年2月邯郸市大气中PM_(1.0)、PM_(2.5)以及PM_(2.5)中的硝酸根(NO-3)、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硫酸根(SO2-4)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PM_(1.0)中干性成分(PM_(1.0)_DRY)和包含水分的PM_(1.0)(PM_(1.0)_WET)分别占PM_(2.5)的74.0%和81.4%,PM_(1.0)为PM_(2.5)中的主要组成。利用锯齿型方法估算本地源和区域源对PM_(1.0)、PM_(1.0)~2.5、PM_(2.5)的贡献,得出区域源对PM_(1.0)的贡献为40.6%,明显高于对PM_(1.0)~2.5与PM_(2.5)贡献的32.3%和37.7%,因为PM_(1.0)直径小,在大气中存在时间较长、传输距离远。根据NO-3、WSOC、SO2-4与PM_(1.0)、PM_(1.0)~2.5的相关系数,推断NO-3、WSOC可能在PM_(1.0)生成,而SO2-4可能在PM_(1.0)~2.5中生成。
|
关 键 词: | PM1.0 PM2.5 NO3- WSOC SO42- |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PM1.0, PM2.5 AND ONLINE WATER-SOLUBLE OF PM2.5 IN HANDAN,CHINA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PM1.0 PM2.5 NO3- WSOC SO42-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