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的不同阶段对微塑料毒性响应的差异 |
| |
引用本文: | 钱宝留, 孙烽铸, 吕军生, 吕林欢, 孙立伟. 斑马鱼幼鱼尾鳍再生的不同阶段对微塑料毒性响应的差异[J]. 生态毒理学报, 2023, 18(5): 94-102. doi: 10.7524/AJE.1673-5897.20230515002 |
| |
作者姓名: | 钱宝留 孙烽铸 吕军生 吕林欢 孙立伟 |
| |
作者单位: |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杭州 31003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176176) |
| |
摘 要: |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研究证实,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可被水生生物摄取,并在不同生物学水平上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效应。同时,对于野生生物而言,保持正常的组织修复与再生能力对于个体和种群均极为重要。然而,之前的研究已表明微塑料暴露可抑制斑马鱼幼鱼的尾鳍再生。但是,再生的不同阶段对于微塑料毒性响应是否存在差异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微塑料的代表,先通过比较斑马鱼幼鱼在尾鳍再生不同阶段(即断尾前、再生前期和再生后期)暴露于微塑料(3 mg·L-1)后的尾鳍面积以及游泳行为的变化,从尾鳍结构和功能上确定再生不同阶段对微塑料毒性效应的响应差异;进一步地,通过研究免疫系统和再生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初步揭示其中的相关机制。研究发现,微塑料暴露能够导致再生尾鳍面积减少。相较于断尾前或再生后期暴露,再生前期暴露的抑制程度更为显著。对幼鱼游泳行为的影响而言,不同阶段间也有类似的趋势。同时,3个阶段的暴露似乎能下调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且再生期2个阶段暴露的影响相较于断尾前暴露更为显著。而对于再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而言,其转录水平变化虽然较为复杂,但也呈现再生阶段暴露的影响更为显著的趋势。总之,本研究表明再生阶段暴露可能是微塑料抑制尾鳍再生的重要窗口期,微塑料颗粒和伤口微界面的相互作用在其影响尾鳍再生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 键 词: | 微塑料 鱼类 组织修复与再生 基因转录 |
收稿时间: | 2023-05-15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