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黄连素废水中铜离子的研究 |
| |
引用本文: | 崔晓宇, 何绪文, 单永平, 曾萍, 刘瑞霞, 孙晨.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黄连素废水中铜离子的研究[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7, 7(2): 181-187.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7.02.027 |
| |
作者姓名: | 崔晓宇 何绪文 单永平 曾萍 刘瑞霞 孙晨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水环境科技创新基地,北京 100012;;4.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微生物学院,莱比锡 04318 |
| |
摘 要: | 以Cu 2+-黄连素混合体系的含铜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3种离子交换树脂(D152、D113和D401)对含铜废水中Cu 2+和黄连素的吸附性能并对树脂进行了筛选,对D401树脂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拟合分析,同时考察该树脂在黄连素竞争吸附影响下对Cu 2+的去除效果。最后,在静态试验基础上开展了动态试验,考察D401树脂柱在3种流速〔1、2和5 BV(柱体积)/h〕下,进样量为1~20 BV时出水的Cu 2+和黄连素浓度。结果表明:D401树脂的比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树脂投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该树脂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Cu 2+具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pH为5.0是最佳吸附条件,此时比吸附量可达39.87 mg/g。吸附过程可以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动态试验中,树脂柱在1 BV/h的流速下,对Cu 2+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3种流速条件下,对黄连素的吸附率均较低,进一步验证了该型树脂对Cu 2+具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
|
关 键 词: | 树脂 铜离子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黄连素废水 |
收稿时间: | 2016-08-09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