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铬污染土壤电动修复过程中典型阴离子的迁移特征
引用本文:张开轩, 罗泽娇. 铬污染土壤电动修复过程中典型阴离子的迁移特征[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12): 3515-3526. doi: 10.12030/j.cjee.202001010
作者姓名:张开轩  罗泽娇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2017ACA092)
摘    要:
为揭示典型阴离子在电动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过程中的迁移行为,以人工配置的Cr (Ⅵ)污染蒙脱石模拟供试土壤,蒸馏水作为阴阳极电解液,在电压梯度为2 V·cm−1的条件下进行电动修复实验;并分别对比分析各组实验的电流、pH、电导率、能量损耗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阴离子在土壤电动修复过程中的迁移顺序为:${{\rm{NO}}_3^ - \gt {\rm{Cr}}\left( {{\text{Ⅵ}}} \right) \approx {\rm{C}}{{\rm{l}}^ - } \gt {\rm{SO}}_4^{2 - } \gg {\rm{PO}}_4^{3-}}$。相比于酸性土壤,偏中性的土壤环境更利于Cr(Ⅵ)向阳极的迁移,而酸性土壤会导致电动修复过程能耗的增加,更容易产生聚焦现象。
土壤中${{\rm{CO}}_3^{2 - }}$、OH${{\rm{PO}}_4^{3 - }}$的存在,能有效地缓解电动修复过程中产生的聚焦现象,而且能加速土壤中Cr(Ⅵ)的去除;${{\rm{PO}}_4^{3 - }}$的存在能将Cr(Ⅵ)的去除率提高到99.9%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电动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电解液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污染土壤修复   电动修复   阴离子迁移   离子迁移行为
收稿时间:2020-01-03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