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靖 《环境》2013,(4):1
2013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1号令,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定于5月1日起全面解禁。这意味着曾经被列为铁路白色污染罪魁祸首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禁产禁用14年后,将重出江湖。围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该不该解禁,以及解禁后涉及的环保和健康问题的利弊得失,多个部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塑料发泡制品和城市生活垃圾与日俱增,白色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自从EPS发泡塑料制品问世,白色污染就逐年加重,EPS发泡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急剧上升,使白色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痼疾。白色污染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较高的性价比而风靡一时,后由于人们随意丢弃以及回收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并因此被禁长达14年之久,直至2013年被解禁。为了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后大学生对其的认知情况及使用情况,本研究组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大学生们日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频率较高,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有基本的了解但不够深入,亟需进行一些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在校大学生关注校园环境和饮食安全问题,提高环境保护和饮食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4.
深圳计划全面推广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拉萨全面禁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及塑料袋、北京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可降解塑料餐盒六成不合格、学校食堂使用的降解塑料餐盒添加剂卫生指标超标、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在回潮……这是近来媒体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一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5.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应用广泛的一次性熟料包装物,包括废弃的熟料袋、农用熟料薄膜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等等。其中,一次性餐盒虽小,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方面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自199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曾经三次发布文件,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如今,我国的一次性快餐具是一种什么状况?该如何发展?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政策进行引导和规范?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包装业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白色污染”,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内信息     
《一次性降解餐具》地方标准即将实施 近几年来,由聚苯乙烯塑料为主的一次性餐具被大量使用,“白色污染”困扰着我们的生存发展环境。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经贸委均明确提出,要禁止使用、淘汰发泡塑料制造的一次性餐用具,彻底取缔“白色污染”已势在必行。日前,由上海市经委节能办、市技监局、市标准化协会、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等有关部门及团体共同制定的强制性技术标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自1998年9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和生产、销售一次性塑料泡沫餐具,改用纸浆模塑餐具和消毒餐具,打响了防治“白色污染”第一炮.此项措施实行一段时间以来,市区往日到处泛滥的生活塑料垃圾已明显减少,其成功经验在区内乃至国内备受瞩目.近年来,我国城市白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治白”的呼声日高,国家也提出了防治白色污染的要求.南宁市由于历来注重并有效地进行生  相似文献   

8.
蒋建华 《沿海环境》2001,(10):22-23
“绿色餐具” 为何难以占据市场 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一次性绿色餐具,大多数价格比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贵l~5倍,甚至更多。造成其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选用的原料价格偏高,二是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有的还在试产过程中。此外,一次性绿色餐具生产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产工艺不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性能尚不能完全与发泡塑料餐具竞争等问题。 目前替代性一次性绿色餐具主要有: 纸浆模塑餐具,是以芦苇、麦草等草本植物纸浆为主要原料,目前这种餐具全国已有生产企业几百家,具备30多亿个的年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发改委解禁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21号令的公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社会上各种不解和质疑之声四起:一项明令淘汰多年的产品,为何得以重新入市?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重回市场到底可行吗?又会不会重新造成白色污染呢?专家称,要关注"真问题" 有专家表示,市场永远有自身的规律,如果一项拥有弊端的产品无法找到它的替代品,那么仅仅依靠禁止,必然难以让其自动退出市场.即便监管部门动真格,下大力气、大成本做到"令行禁止",但此类靠堵的做法势必难以持久,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劣质产品充斥市场.  相似文献   

10.
杨伟利 《环境》2007,(2):80-82
1993年中国内地从台湾省引进了第一套发泡塑料餐具生产线,从而引发了中国快餐包装业的巨大变革.由于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餐具导致白色污染问题较严重,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发文禁止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禁用发泡塑料餐具 防治“白色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发泡塑料在环境中的不降解,对土壤、水域和景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替代发泡塑料餐具已势在必行。本文叙述了替述发泡塑料餐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禁用的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川笙 《沿海环境》2001,(12):26-26
塑料的问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当我们惬意地接受“白色革命”带来的欣喜时,却又被“白色污染”潜伏的危机所烦恼。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它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餐具杯盘,农用塑料薄膜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等等。这些普通塑料制品废弃后上百年不腐烂、不降解,形成的垃圾重量轻、体积大、数量多,有的满天飞舞高挂树梢,给治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其实很简单:只要使用一种被称为“绿色…  相似文献   

13.
行动起来,为解决交通行业的“白色污染”而奋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实 《交通环保》2001,22(1):1-3
1996年,中央号召向“白色污染”宣战,1999年国家经贸委下达的6号令,禁止生产“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几年来,交通部积极行动,按照中央部署,从立法、执法监督根治“白色污染”和检验准备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我们今天召开交通行业治理“白色污染”法规标准宣贯工作会,就是要向交通行业和社会表明交通部贯彻中央精神的决心,宣传国家、交通部治理“白色污染”一系列的法规、 标准内容,布置交通行业治理工作任务。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宣传会议,也是一个向“白色污染”继续战斗的动员大会。下面就前段我国和交通部向“白色污染”宣战的战况和 对下阶段的工作要求讲几点认识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很多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使用,我国台湾省也在使用.我国一些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巴西、澳大利亚、法国、英国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在珠海、深圳、天津等地,企业年出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约6000吨、约10多亿只. 国外已有抗高温、抗氧化新产品 现今,发达国家的发泡塑料餐具行业已经开发出大量的低发泡、彩膜贴合、淋膜、抗高温、防紫外线、抗氧化的新工艺和新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次性发泡餐具,大家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不环保"这个词汇.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曾于1999年、2005年以及201 1年三次被中国政府列入工艺落后或产品落后目录而遭淘汰.这使得一次性发泡餐具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但兜兜转转,一次性发泡餐具又即将"堂而皇之"地走入我们的生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3月28日表示,由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以及有利于节能等特点,决定将这种产品从产业结构指导目录淘汰类中删除,允许生产使用.由此,一次性PS发泡餐具被禁14年后又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塑战速决",呼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卖出约100万个塑料瓶,塑料袋的使用量每年达到5000亿个。我们使用的塑料产品中,50%是一次性的,而将近1/3的塑料包装没被回收,这就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塑料污染就始终如影随形。过去,以塑料袋和塑料饭盒为代表的一次性污染品的广泛存在,让塑料污染获得"白色污染"的形象称谓。而  相似文献   

17.
罗桂山 《环境》2004,(12):47
“白色污染”指的是大量的废旧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统称塑料包装物)以及使用后的地膜统称为“白色污染”。做好“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缓解能源危机问题,二是保护环境问题。怎样才能做好“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呢?  相似文献   

18.
杨伟利 《环境》2007,(7):47-49
发泡塑料一度被认为是"白色垃圾"的祸首.现在,一些环保专家又提出一些新观点,认为与其他材质的一次性餐具相比,发泡塑料具有更优的环保性能.发泡塑料餐具在国家全面禁绝的8年里,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舆论压力之下,我们真正要考虑的是这种餐具所引发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19.
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防水、成本低等特点,已被各行业广泛采用,但也使得大量的“白色垃圾”充斥于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其危害性是相当严重的,随风飞杨的废弃塑料和到处丢弃塑料餐具,破坏了市容、景观的整体美感,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不良刺激,丑化了环境。抛弃在自然中的废弃塑料制品,由于自行降解的时间很长,有的甚至100多年也不降解,使其不能及时回归自然,当混在土壤之中时,从而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的减产,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据有关资料分析:塑料垃圾若长期堆放,会给蚊蝇、鼠类等提供适宜的繁殖场所,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若将其填埋,则会占用耕地,造成土壤板结,使大片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阻碍植物根茎生长;而若将塑料包装袋等制品抛弃在水中、陆地上,动物将其误食后,则会难于消化而积贮于胃内,轻者会患消化系统疾病,重者死亡。另外,应该看到,混有废弃塑料的生活垃圾也不适于堆肥使用,如果将其焚烧又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面对“白色污染”的危害,人们提出种种的治理措施。但都收效甚微,有的地方经过几年的努力,“白色污染”的状况有所控制,但也未从根本上好转,因此,从社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境》1997,(11):46-46
物资再生利用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工业之一。一次性塑料制品在社会各领域的滥用,使得“白色污染”愈演愈烈,成为当今世界必须解决的环境问题。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吨左右的废弃塑料及大量废旧轮胎有待回收,这些废弃塑料及轮胎严重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生活环境。怎样处理这些污染物呢?塑料难以分解,填埋已不切合实际,焚烧又会放出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