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系大自然     
以批判性的姿态出现的前卫艺术与政府合作完成其环保艺术,其过程和结果将会如何?地球日前夕,我们见证了这个在环保史甚至艺术史上少有的一次大型艺术活动——中国环保艺术第一人舒勇与河源市政府共同创作的大型环保艺术《心系大自然》。  相似文献   

2.
江舜茵 《环境》2011,(3):60-62
随着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地球上刮起一阵“绿色”旋风。环保在人们眼里不再只是一种“义务”,而更多地成为一种“时尚”。但“时尚”没有风向标,往往容易导致人们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3.
晓妮 《环境》2009,(10):80-83
新高,新高,再创新高,地球每年都向大气排放出比上一年更多的二氧化碳。仅2007年一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不可思议地达到30亿吨。为了保护地球免遭“气候虚脱”,一些大胆的科学家们提出了阻止地球变暖的“巨型”方案,其前卫程度挑战着人们的想象极限。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这一名词见诸报端的频率越来越高,以“绿色”为定语的环保名词也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知晓。诸如:“绿色革命”狭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印度靠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第一次试验;广义是指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环境,与环境协同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进行的活动。“绿色计划”是指日本和加拿大制定的《防止地球变暖计划》和《绿色行星计划》。  相似文献   

5.
罗桂元 《沿海环境》2001,(10):10-12
进入21世纪,回顾以往的经济增长观,不得不使人类震惊与愕然: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破坏得已是千疮百孔,这种危机使地球村的人们面临着难以长期忍受的趋势。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面临着付出巨大货币资源代价的严峻挑战。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消耗的“最适关系”,以求再生的、持续的效率动力是摆在新世纪人们面前必须研究解决的燃眉之急了。 触目惊心:人们以超“阈值线”消耗自然环境成本以换取经济增长,给当代与后代“生命支持系统”破坏所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 在过去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人类在做自然主人之后将…  相似文献   

6.
生命选择了地球作为自己的母亲和家园, 世间万物在这坚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在地球上构成了一张稳定而义充满生机的生命之网。但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人们却总是以征服者、开发者、改造者的面目出现,君临一切地利用着、享受着、挥霍看,造成了地球环境的严重恶化和生物资源的快速衰竭。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保护地球的环境中。在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的一座小山村里,就有这么一位普通的水族农民,近30年来,他不怀任何功利心,锲而不舍地投入环保研究和宣传──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环保疯子”的彭兆幸  相似文献   

7.
《沿海环境》2002,(6):45-45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研究报告表明:人类消 耗的是两个星球的资源。 西方工业国家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远远高于我们的星球可以长期提供的。假如今天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所食用的,或者所消耗的能源,都像美国人、德国人或者法国人平均消费的数量的话,那么,人类将需要第二个地球。这是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的结论。该基金会主席路玻斯先生介绍这一报告时说道:“虽然目前的世界经济繁荣,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却很不足。”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这份题为“2000年生存星球报告”的资…  相似文献   

8.
闻泽 《环境》2005,(1):84-85
环保节能冰箱的推出迫在眉睫。环境保护与能源稀缺一直是关系地球人类生存的重大课题。“拉闸限电”频频出现,已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废旧家电回收产业的混乱落后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欧美各国相继出台有关节能与废旧家电回收的进口壁垒政策。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节能与环保”问题骤然成为了中国家电业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9.
但愿血案不再重演──写在1994“6.5”环境日到来之际曹慧芳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在可爱的地球上,生活着无数小家庭,就人类而言,地球好比一个大家庭,地球的生态平衡是所有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前提。失去这个前提,人们的生活平安、...  相似文献   

10.
不知是谁突发奇想,也不知从什 么的候起自然弄的绿茵竟然进入到人们聚舍的地方,进入到舍议大厅的主席台,堂而皇之与学术、政治联系在一起,与会议的头头脑脑们聚集在一起。 也许是人类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劫,尔后遭遇了“人口大爆炸”的痛等,自然生态遭受“重创”,环境污染使人“窒息”,人们在冷静的深思中,对地球产生了一种不安的焦虑;也许是社会及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的欲望骤然提升,在现代工作和生活拧紧“发条”之余,人们需要一种蕴含自然的精神享受,一种回归荒野的情绪调节。于是绿树、花卉这些自然养的…  相似文献   

11.
环保时装—现代服装流行趋势山东省环保局韩京安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保护意识的日趋强烈,“地球中有一个”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具有敏感触角的时装界,也开始掀起一股新的流行趋势:环保时装。环保时装作为一种领先时装潮流,其概念尚未有明确的界定。就其目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199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20世纪中叶时,人类登上月球,从太空中第一次鸟瞰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宇航员看到的一颗小小的蔚蓝色星球,它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脆弱……。3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颗行星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生存的“伊甸园”,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人类就企图主宰地球,驾驭自然。10000年前的农业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人类历史上,由于农业文明发展不当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使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古巴比伦王国的衰落,玛雅文明的消亡,富…  相似文献   

13.
绿色之恋     
2001年4月 22日,这一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的盛大节日——“地球日”,也是第五届“地球奖”(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联合主办的我国环保领域的最高民间奖项)的颁奖日。 首都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四楼报告厅内,“地球奖”颁奖仪式正在隆重举行。热烈的掌声中,一位体态端庄、举止优雅的女教师从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手中接过造型别致、寓意深远的“地球奖”奖杯。她就是本届“地球奖”获得者中唯一一位师范学校的普通教师,也是唯一一位来自江苏的获奖者——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地理教师姚亚萍。 …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立法实施的区域性环保规划,它的实施标志着我省环境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文明很早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然而,近代工业革命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征服”、“主宰”观念的驱使下,人类残酷地掠夺和破坏自然,无节制地消耗资源,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一方面也迅速导致全球性的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直至危及人类的生存。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爆发的环境“公害”,唤醒了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敲响了传统发…  相似文献   

15.
在“白色污染”对地球所造成积重难返的危害的情况下,“限塑令”应运而生,并得以大力推广和奉行。“限塑令”督促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与加强,而规划和倡导“公共环保”尚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环保热中的冷思考吴铭,蔡书云近年来,环境保护不断升温,到去年底、今年初达到了相当热的程度。中央电视台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敲响了跨世纪的警钟;田纪云副委员长超出常规的讲话使整个环保界振奋不已;刚刚结束的“两会”上,环保问题成了热点新闻之一;以赶时髦为职业的...  相似文献   

17.
地球就诊记     
地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球给了人们一切,而人们给地球的却是痛苦、哀愁。不信你瞧!地球正一瘸一拐地来到宇宙中心医院看病。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医生牵牛星看到了,忙上前说:“地球兄弟以前你的身体是那样的健壮。可现在怎么病歪歪的?”“唉,一言难尽!”地球苦笑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我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了,真烦死人了。”牵牛星说:“你别着急,我给你检查一下。”检查完毕,大夫牵牛星说:“我看你的病主要是皮肤病,另外,心脏也不太好。我建议你去皮肤科找主任医师织…  相似文献   

18.
1969年。经由瑞典政府提议.联合国大会决定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以环保为主题的会议.是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2年6月5日,会议在斯德哥尔摩隆重开幕。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环境新观念的诞生,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1972年6月5日。全球环境保护的航船从斯德哥尔摩启航。33年过去了,让我们重回斯德哥尔摩,去寻找历史的轨迹.去了解这座环保之都的未来航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本刊特约评论员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它旨在告诫人们“地球就是我们的家;拥有地球,就是拥有一个家;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在绵延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人类曾为建设和保护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科技必须先行,知识必须创新。这是人们的共识。近年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显示出勃勃生机,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知识经济。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所以,陕西环保事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施“知识经济”战略。1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是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而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今后提高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