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奇振  李福顺 《环境》2003,(10):6-7
广东的面积是多少?也许很多人会回答17万平方公里,可是专家会告诉你正确答案是5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海洋,一望无际,浩瀚无垠,却常被人们放在遗忘在角落。然而在广东这片浩瀚的“蓝色国土”却以持续攀高的海洋经济奏出了广东近年发展的最强音,告诉着人们海洋国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 《环境保护》2013,41(1):23-25
了解环境水平,进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是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我国近岸海域监测需要在法制建设、制度创新、能力建设、标准体系、强化科研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加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我国的蓝色国土。国家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以及沿海人口的快速增长,给海洋环境,尤其是给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以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近岸海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  相似文献   

3.
《交通环保》2004,25(2):22-22
据报道,2 0 0 4年,为了遏制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福建福州市将实施“海蓝工程”,包括健全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制订福州市海上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福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发布福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及开展沿海陆源入海排污口调查与监测等福州市将实施“海蓝工程”  相似文献   

4.
《交通环保》2004,25(3):23-23
据报道,2 0 0 4年4月2 7日,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国家海洋局开展的“海盾2 0 0 4”专项执法行动和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展的“保护蓝色国土—海盾2 0 0 4专项执法行动”的统一部署,结合青岛实际,正式启动“蓝箭行动”。此次“蓝箭行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查处重大海洋违法案件,进一步促进《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确保该市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青岛…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海水水质整体持续改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全国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用海区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本文分析了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出我国近岸局部海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应以美丽海湾保护建设为统领,全面带动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系统谋划陆海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和行动措施;坚持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理念,实施海洋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1.3万亿     
《环境》2008,(9)
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3241.63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14%。据报告显示,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稳步发展,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4733.6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7%;  相似文献   

7.
实施渤海碧海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省区域内渤海海域的环境污染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造成渤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以及在海洋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省“海上辽宁”的建设,提出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域功能分类是海洋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基础标准,建立不同海域功能分类体系的协调方案是实现海洋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必要条件。因此,梳理我国现行海域功能分类体系,选取实施已久的海洋功能区划的功能区分类,以及自然资源部最新推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标准的海域利用分类,在明确海域功能分类体系协调性内涵的基础上,从海域用途符合性、环境质量标准符合性、开发利用影响三方面构建不同海域功能分类体系的协调性判别方法,并依此得出海洋功能区分类和海域利用分类的协调性判别矩阵。结果表明:协调类型为“兼容”或“有条件兼容”的海域利用组合共计22对,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海域混合利用和分层利用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9.
张璐 《环境保护》2006,(9A):43-47
谈及国土,大多数人会马上联想到土地,实际上这是对国土这一概念的片面理解。国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的概念,除了人们通常观念中的土地之外,和土地相连的一望无际的大海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蓝色国土”在法律上称为“海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海洋环境监测是实施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海洋环境数据,识别趋势和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能及时发现和预防海洋环境污染,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海洋监测能力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海洋监测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和海洋浮标技术现状的简要综述表明,浮标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现代海洋环境污染立体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我国海洋污染监测浮标是完全必要的,我国并已具有相应的技术基础。文中着重介绍浮标技术的特点,污染监测浮标及其应用。文章最后对发展我国污染监测浮标的策略和技术路线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渤海、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邻近海域(以下简称“三大重点海域”)等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但仍处在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仍是“十四五”时期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3.
陈祖洪  孙秀英 《环境》2012,(10):38-41
三沙市的设立,将进一步增强海南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的管辖权,为海南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带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海南如何抓住机遇走向海洋经济强省?如何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甲这些亟需破题。 这里是蓝色国土的丰腴之地,万顷碧波,海,天一色,水清见底,鸥鸟徘徊……它就是三沙,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也是我国最年轻的城市。媒体聚焦南海、历史必将铭记…6月21日,国家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由其负责管辖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相似文献   

14.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污染是最为严重的海洋环境损害之一,其发生带来了巨额的赔偿、补偿。因此,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的专项研究十分重要,风险可保性作为确定保险标的的关键是研究的基础。本文运用法学及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基于可保性“经典定义”存在的不足,以及基于可保性“现代定义”优化的可行性。同时,运用海洋数值模拟技术,选取渤海为示例海域,分析了溢油污染损害风险影响范围的可预测性,论证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的可保性。  相似文献   

15.
近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近海海域的特征,研究了海洋国土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学问题。提出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路线,设计了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海洋开发强度和海洋开发潜力为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近海部分基本评价单元,构建了矩阵判别法、指数综合法为主体的内水和领海主体功能区划的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价方法。旨在为我国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海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岸海域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严重影响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如何对受损海洋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成为当前海洋环境科学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扼要阐述了海洋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并按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梳理了当前主要的近海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分析其在修复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可为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开展海洋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制定海洋生态保护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日前,著名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做客广东省科协科普论坛,做了题为"蓝色经济区建设问题: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他表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堪忧,因填海造地、挖沙和炸岛等人为活动已导致我国海岸海域806个小岛消失,海岸线缩短近2000公里,滨海湿地损失近半。(7月16日《广州日报》)近年来,面对楼市调控的高压态势和确保18亿亩耕地的政策红线,一种新的"土地经济"模式正在被大量复制。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  相似文献   

18.
钟情 《环境》2003,(10):10-11
广东海域地处热带、亚热带,终年水温较高,红树林、珊瑚礁分布广泛,饵料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这片蓝色的海域渔场密布,从东到西,分布着粤东、珠江口、粤西近海、北部湾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渔场,盛产黄花鱼、鳗鱼、蓝圆鱼参、带鱼鲳鱼、海鲶等多种名贵鱼类。这里是我国经济鱼类和热带鱼类的主要产区之一素有“蓝色聚宝盆”之称。但是,近年来,鱼是满仓的丰收景象已难见到。  相似文献   

19.
1958年始我国先后进行了全国近海综合调查、东海大陆架和南海海域综合调查、全国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目前正进行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 1990年我国海洋产业的产值为438亿元,但海洋资源开发的水平很低,我国海洋经济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我国沿海陆域每年向海域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60-70亿吨,其中相当部分未经处理,使沿岸特别是一些港湾、河口及大城市的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海洋性”自然灾害,在全部自然灾害损失中占有重要比例。最近10年的年平均经济损失为前10年的4倍,1989年超过50亿元。  相似文献   

20.
金元良 《山东环境》2002,(6):16-16,15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近年来,沿海各省市纷纷掀起海洋开发的热潮,海洋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海洋经济日益呈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全国海洋产业产值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截至2000年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但过度、无序的大规模开发也同时导致了海洋资源与环境的持续恶化,使得开发与保护、治理与发展形成了难以协调的“悖论”关系。保护和整治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经济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及其可持续发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