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1994,(5)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把地球与家庭相提并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有生存和延续后代的权利。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着无数个小家庭。小“家”与大“家”,小环境与大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共同拥有一个蓝天,蓝天下有我们的家园,有相同的梦想。只有全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达成共识,行动一致,地球才会永远地属于人类,家庭才会美满幸福。  相似文献   

2.
孙淑坤 《环境》2003,(2):6-7
环境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阳光、空气、水和衣食住行的必须物品。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聪明才智极大的利用、开发,改变了地球环境,使人类的生存条件不断的发展进步,走向文明和现代化,地球环境不断的为人类造福,为人类的可持续生存提供支持。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地球环境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使发生地的方圆数十公里内成为不毛之地,迫使当地的人离乡背井、重新寻找生存环境的事例,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初至70年代中期的70年间,世界公害事件发生65起,公害病患者达  相似文献   

3.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4.
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呼唤新能源。人类生活、生产都要消耗大量能源,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人类无法生存。迄今为止,人类所使用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大部分都是从地下采挖得来。但上述能源储量有限,根据有关的统计数据,从现在开始,地球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只够30年的开采,煤也只能使用200年。此外,常规能源均为化石燃料,使用中必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如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全球温室效应带来的种种自然灾害,大气的严重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都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还世界以蓝天碧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意愿。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58亿人共同享用空气、水源、土地、粮食和天然资源。但是由于种种的理由,为了生存,为了生活的方便和享受,又或者为了经济发展,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引发天然灾害,构成人类生存的威胁,更为下一代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究竟有多少人了解这个问题?有多少人关心这个问题呢? 无可否认有很多人害怕环境的污染会危害到他自己的健康,但是又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人类将在怎样一个难堪和尴尬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虽然笔者所言只是一种推测,但事实上有许多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上街别忘戴面罩”也许有一天,当你准备外出旅游、探亲、访友或购物,出门时,家人会提醒你:别忘戴上面罩。那时,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自备有一个或多个面罩,它可以抗风沙,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过滤自然空气中超浓度的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7.
张凯 《环境保护》2012,(15):15-18
政府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生态环境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日趋加重,环境的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从大地到海洋到天空,处处都能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痕迹。人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环境问题软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都是这个宇宙载体上的乘客。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破坏了环境,也就使人类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这本来应该是最起码的常识,但是,问题在于人们并不能立即认识自己行为的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卫我们大家的身心健康,只有在碧水蓝天下生活,才能身临其境享受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大自然的清洁需要每个人去恪尽职守,不管是以企业为个体,减少污染排放,打好蓝天保卫战;还是爱护环境从我做起,都是我们应该践行的环境责任。华润电力(唐山曹妃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隶属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华北大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  相似文献   

10.
漫话灰尘     
如果我问你灰尘是否有用,你将怎样回答呢?你可能会说那只是一种讨厌的东西,你或许还会说房子里面灰尘太多了会对身体有害,而这要花很多时间来打扫房间.这些答案不完全对.确实细菌生长粘附在灰尘中,而许多人也知道细菌是带病菌的.因此,房子里的灰尘和城市中飘浮的尘埃都是有害的,然而,要是空气中没有灰尘,我们就不会看到缕缕细雨,柔和的阳光和美丽的蓝天.空气中的尘埃反射和散射光线.如果没有灰尘无论多么强烈的阳光(那会对我们的眼睛产生致害作用).我们看到的只是漆黑一片.  相似文献   

11.
没人愿意生活在久别蓝天、失去森林、空气污浊、喝不上清洁水的混沌世界里。但是怎样才能留住大自然的馈赠,把蓝天、清水和森林完好无损地留给后代子孙们呢?哪里有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谁有办法让希望变成现实?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一个由生态学家创建,如今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为我们提供了让希望变成现  相似文献   

12.
茫茫宇宙中,存在着我们生活的地球,意味着我们有生存的权利,至少目前我们知道只有地球上存在着生命。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英语中出现“EARTH”这个词,它是地球的名字,之所以有这个名词,是人类也给地球生存的权利吧?地球:EARTH(E、A、R、T、H)E:eye(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常用的的俗语,从眼睛中去透视心灵。当人类的发展阶段到婴儿般学着爬行时,地球的眼睛便蕴含了万物的灵气,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放眼宇宙,光的光芒显示了它特殊的活力。可当人类渐渐学会了走路时,地球的眼睛被那浓浓的黑夜及那充满了血腥的硝烟遮住了,曾几次…  相似文献   

13.
一环境本身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而我在这里所讲的是物质环境,即人与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环境又可以分为没有经过人或受过人影响的天然的环境和人为的环境。人为的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加以改造、影响的环境;一类是无目的无意识但受到人的作用而影响的环境。从环境的组成部分来看,我认为环境问题实质上也是资源问题,例如,地球这个大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空气、水、土壤、动植物、  相似文献   

14.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据《新科学家》报道,毋庸置疑,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生物。仅仅数千年的时间,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1/3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40%的生产力。人类的连番冲击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草原变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蓄水层干枯;而核能废料、化学污染、入侵物种、生物灭绝及气候变暖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恶果。如果可能的话,与人类分享地球的其它生物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踢出”地球。现在,假设它们如愿以偿,地球上65亿人明天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被送到遥远的星系接受再教育,那么,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城市     
城市化为地球陆地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城市是人类聚集的中心,当前世界上有42%的人口集中在城市中,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城市中生活。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存不能离开大自然。然而,现代城市环境的突出弊病,就是由于人口、工业、建筑的高度集中,导致的由物理因素为主体的人工环境基调主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06,(20):1
海洋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构成了地球水体的97%,占地球表面的70%以上.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地球万物生存发展的家园.一旦没有了海洋,就没有了生命,地球就会像火星一样寒冷、贫瘠、荒凉.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06,(10B):1-1
海洋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构成了地球水体的97%,占地球表面的70%以上。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地球万物生存发展的家园。一旦没有了海洋,就没有了生命,地球就会像火星一样寒冷、贫瘠、荒凉。  相似文献   

18.
臭氧层简介     
在地球上空25公里左右的高空中,有一层脆弱的遮盖物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存环境不受太阳紫外线的直接袭击。这一层遮盖物就是臭氧层,其厚度比一层纱布还薄而且脆弱。臭氧层对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性就像氧气与水一样,如果没有臭氧层保护,地面上的紫外线辐射就会达到使人致死的强度,地球上的生命就会像完全失去空气一样遭到毁灭。  相似文献   

19.
显然是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启迪,笔者忽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人类赖予生存、繁衍的这颗行星,为什么命名为地球?!明明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地,而偏偏不叫“水球”,硬把“水”这一个名字套在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份、正背两面冷热相差490℃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水星上!莫非外星人起的名字?大陆委实布满神奇古迹和不解之谜,遗憾的是,尚能驾驭空间的人类至今仍未发现宇宙间有智慧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培印  书芹 《环境》1997,(8):10-10
居室是人们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人在室内时间约占全天的1/2至2/3。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对促进健康和保持愉快都不可少,对婴幼儿来说,还有益于发育和健康成长。然而,当一束阳光照射到室内时,即可看到无数尘埃在空气中飘浮,这些尘埃是从哪里来的?对人的身体健康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