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新疆134个大气降尘监测点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十一五"期间,全疆年均降尘量维持在22.2~24.6 t/km2.月,变化幅度小于10%。一年内降尘主要集中在3~6月份,占全年降尘量的51%。在空间分布上,新疆年均降尘量呈现明显的南疆高于北疆的特征,南疆五地、州的总降尘量占全疆总降尘量的70.2%,为新疆降尘的主要集中区。特殊的气象、生态环境是决定新疆大气降尘时空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吉林松花湖叶绿素的垂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香琴  盛连喜  刘伟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1):23-26,F0004
通过对松花湖叶绿素时间上、空间上垂直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了叶绿素垂直分布在不同季节具有明显差异,夏秋季表水层叶绿素浓度呈曲线型分布,而初冬不同水深基本无明显变化,且叶绿素与温度、DO、浊度及盐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富营养化湖泊叶绿素a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蒙古乌梁素湖区20个监测点5、7、9、11月的监测数据,分析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COD、p H、总有机碳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叶绿素a浓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而浓度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低值出现在11月下旬。相关因素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呈复杂性,线性拟合结果显示,与COD没有明显相关性;与总有机碳呈弱负相关性,与p H呈负相关性;而与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性。期望该研究为干旱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石家庄市NO2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GIS和相关性分析,对2018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61个乡镇NO2年均质量浓度范围为11~68μg/m3,超标率为47.9%,仅有49个乡镇NO2日均质量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城区NO2质量浓度高于周边县(市、区),NO2总体呈圆环形带状分布。月变化方面,1—3月、10—12月污染较重,峰值出现在1月。NO2日变化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区域差异明显。NO2与温度、湿度、风速呈负相关,与大气压呈正相关,气象条件的月际差异是导致NO2月差异的重要因素,NO2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人口密度和机动车排放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秋冬季是NO2治理的关键时期,主城区为重点防控治理区域。  相似文献   

5.
西北部地区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各项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形势较为严峻,近几年频发的重污染过程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开展西北部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十分必要。研究选取西北部主要城市展开讨论、分析,并初步总结了主要城市2013—2015年的空气质量分布特征、预报影响因素、预报要点等,为环境监测系统预报工作人员在未来预报业务工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流底泥砷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今年马鞍山市河湖整治重点工程中清淤工程环境安全需要,对该市城郊某河全流域不同断面底泥中砷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底泥砷污染状况并分析了该河流底泥中砷的沿程分布特征、横向分布特征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河流底泥砷含量范围为17.9~335mg/kg,均值为94.25mg/kg。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值对底泥中砷含量进行评价,平均砷污染指数2.69为中度污染;用土壤背景值标准参照评价,平均砷污染指数为9.72,超过当地背景值水平8.50倍,该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总体上沿程底泥砷含量未呈明显变化,但局部域段呈现一定变化趋势;断面横向分布上,河中间砷含量总体高于河岸边;垂向分布上,表层底泥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2016年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学和GIS方法对2016年武汉市各区不同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大气污染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和冬季颗粒物(PM2.5、PM10)及NO2污染突出,夏季O3污染严重。污染物空间差异显著,主城区和东西湖区颗粒物及NO2污染严重,郊区O3污染严重。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与SO2、NO2、CO、PM2.5和PM10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O3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SO2、NO2和CO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流域上游来水是水库的重要补给源,其水质状况直接决定下游受纳水库的生态系统状态和功能,研究入库来水营养盐的时间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水库水质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新安江水库安徽辖区为研究区,分析了2007—2016年期间流域入库水质的变化特征,探讨水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对入库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CODMn和透明度表现为下降趋势,TN、TP、NH3-N呈明显上升趋势,来水营养水平上升,但叶绿素a呈下降趋势。流域降水带来的水文情势的变化对来水水质起重要作用,来水中N、P营养盐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同流域降水过程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主要河流中抗生素污染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山东省境内四大流域主要河流中抗生素污染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涉及我国用量最大的6类共20种抗生素。结果表明:20种抗生素均有检出,且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整体检出浓度较高。就流域而言,半岛诸河流域抗生素污染较小,平均总质量浓度61.4 ng/L;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相对较为严重,平均总质量浓度分别为232、175、118 ng/L。抗生素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检出浓度较高的点位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下游,抗生素污染与周边生活污水、养殖企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密切相关,而且抗生素组成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珠海市的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针对珠海市的污染源分布格局和当地的气象条件对上述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珠海市的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较为均匀,没有显著的空间变化梯度出现;但在时间分布方面明显存在着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性差异,并受区域环境的影响较大.相关分析表明,珠海市单点源污染比例大的污染源分布格局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是造成如上污染特征的主要原因,此外珠海市的经济产业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全国230个入海河流断面2020—2022年总氮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基于时间序列统计方法和空间聚类方法,分析了总氮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20—2022年全国入海河流总氮年均质量浓度逐年上升,从(3.24±2.20)mg/L上升到(3.92±3.30)mg/L;年内总氮浓度呈现冬高夏低、春秋居中的V形季节变化规律。空间聚类分析表明:总氮质量浓度从北到南可分为4个有较明显差异的区域,分别为北方高值区(包括辽东丘陵西部、辽西丘陵、山东丘陵),北方次高值区(包括环渤海京津冀地区、苏北平原),华东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华南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总氮年均质量浓度分布为北方高值区>北方次高值区>华东区>华南区。北方高值区的过高总氮浓度对全国总氮浓度均值提供了超比例的贡献。同时,北方高值区和北方次高值区贡献了2020—2023年全国总氮浓度92%的增幅。此外,从空间分布上看,越往北,总氮浓度的V形季节变化规律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空气颗粒物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3—2014年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PM_(2.5)、PM_(10)逐时监测资料、同期的石家庄市地面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环境监测梯度站2013年1月各层PM_(2.5)和PM_(10)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PM_(2.5)、PM_(10)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家庄市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及两者的比值均为冬季和秋季较高;在水平分布上,PM_(2.5)与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为市区西部高于东部;在垂直分布上,随着高度的增加,PM_(2.5)和PM_(10)平均质量浓度先上升后下降;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其中PM_(2.5)的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更高;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随着风速的增大,PM_(2.5)与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的趋势,但当风速大于5 m/s时,PM_(10)的质量浓度随着风速增大而上升,出现扬尘污染,总体来讲,刮西北风时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较高,刮东南风时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较低,这与风向和风速的日变化有关;PM_(2.5)与PM_(10)的质量浓度与降水呈负相关,随着降水的增加,PM_(2.5)与PM_(10)的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逐月对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0.11~8.62 mg/m~3,年均值为(1.89±1.23)mg/m~3,属贫营养;叶绿素a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呈现夏、秋季明显大于冬、春季的规律;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西洞庭湖和东洞庭湖明显大于南洞庭湖。全湖叶绿素a质量浓度与水温、电导率、COD和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O、NH3-N、TN和TN/T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O-3-N呈显著负相关,与p H和透明度无显著相关性。全湖TN/TP的年均值为28.5,磷可能是洞庭湖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  相似文献   

14.
对京杭运河苏州市区段4个点位进行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多年研究,并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底栖动物共12种,寡毛类的克拉泊水丝蚓为各点位的优势种;从时间尺度来看,S1点位的物种种类数量从2008年开始明显增加,软体类物种出现,种群密度也在增加,生物污染指数下降,水质明显改善;从空间尺度来看,京杭运河苏州市区段上游和中游物种种类数量要多于下游和老运河城区段,下游水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使用2018—2020年内蒙古臭氧(O3)、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和NCEP FNL资料,统计分析内蒙古近地面O3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针对全区O3污染典型个例分析其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内蒙古2018—2020年O3质量浓度年评价值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较2018年下降10.3%,各盟市O3超标率也显著降低,仅赤峰市和通辽市略微上升。内蒙古O3质量浓度高值分布在中西部偏南地区,尤其是乌海市和鄂尔多斯市;O3超标率峰值主要出现在5—7月,周末效应存在东西部差异。O3浓度变化和天气形势关系密切,南部暖平流和暖高压控制有利于O3生成,西北部冷平流和冷涡发展使得O3浓度下降;高温、低湿、微风和较高的能见度均为诱发O3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而西北大风通过降低温度、能见度和易于扩散的风向使得内蒙古O3浓度降低,但同时可能会导致PM10污染。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水体富营养状况时空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四川省主要河流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9年四川省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从空间分布情况看,水体营养状态从优到劣依次为金沙江、长江干流、岷江、嘉陵江、沱江,其中沱江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从时间分布情况看,除沱江流域月度间变化较小外,其他调查河流水体营养状态月度间变化呈双峰型\"M\"状,营养指数主峰发生在8月;长江干流、岷江和嘉陵江次峰发生在4—5月,金沙江次峰发生在10月。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区域臭氧污染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1,他引:4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的臭氧(O_3)污染情况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2013—2015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80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5年,京津冀区域O_3污染状况整体呈加重趋势,其中2014年污染状况最为严重。13个城市中O_3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为北京和衡水,连续3年均超标,且处于上升态势中。区域内不同城市O_3污染趋势并不相同。京津冀区域O_3浓度变化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末和夏季的O_3污染最严重。O_3-8 h(臭氧日最大8 h均值)年均值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北部、承德和衡水等,2013—2015年第90百分位O_3-8 h的高值区均集中分布在北京。O_3的浓度峰值时间要晚于NOx2~5 h。O_3在春、夏季呈单峰分布,白天15:00左右出现最大值,在秋、冬季浓度较低,全天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