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盘锦地区当前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指出水污染、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等是盘锦地区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并结合盘锦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针对当前的农业面源污染提出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有重点的开展农业自身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多元化筹措资金、增加资金投入等五项具体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从认识上、技术上、投入不足、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改善日益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处理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例,分析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提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面源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耕地退化,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与量.在概述农村面源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农村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其中化学肥料、农药、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是面源污染的重要因子,从农作技术、水土保持及意识政策等多方面考虑提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并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首要环境问题,其污染范围广,污染后果严重.理清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域分布规律,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途径,本文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的评价指标,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异规律,发现中国存在3类污染区域:农资污染区、畜禽污染区和水土流失型污染区,并针对不同区域,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三台县是一个农业大县,随着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种植业污染、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染成为三台县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随机性和监测成本高的特点。对三台县农业面源污染产生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属于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以三台县建立生态县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生态村的建设等生态补偿治理措施,改善三台县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农业面源对水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的主要贡献源之一。就农业面源的产生、分布、特征、形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对河流水环境影响为例,论证农业面源对水环境污染的形成机理,指出污染发展趋势,主要污染负荷,已发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并提出治理面源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云南省典型高原湖泊抚仙湖从源头防控、转移过程削减、终端拦截净化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多种策略,分析了抚仙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的优缺点及对其他高原湖泊流域面源污染防治的启示,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面源污染研究业已成为国际上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农业面源污染被确认是非点源水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椐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报道,即使点源污染全面控制之后,湖泊水质达标率仅为42%。美国的面源污染量占污染总量的2/3,其中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为75%左右。我国太湖、巢湖等水域,面源污染比例超过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不好,水体无法达标。经过20余年的面源污染研究,发达国家已初步探索了从技术、管理和经济手段等方面控制和管理面源污染的方法,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日本正在推广的居前10位的环保型农…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徐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污染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完善农业环保法规体系.加强时现代农业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优化农田投入结构,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健全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体系等多项综合措施,开展徐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农业源排放污染物占全省污染总负荷的1/5~2/3,其中种植业污染源贡献最大,其次是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水产养殖业污染源贡献最小;农业源污染已对云南省农业生产、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等产生一定影响。最后从宣传教育、生产方式变革、废弃物利用、环境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农业源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业氮磷流失造成的环境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太湖流域湖泊和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现场勘查、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以太仓为代表的江苏太湖流域畜禽养殖及农业氮磷流失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污染防治示范区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技术路径、技术及模式创新点,用五大发展新理念指导污染防治示范区构建,创新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业氮磷污染防治的产业化模式、区域分散畜禽粪便收集服务的社会化体系、覆盖农业氮磷污染防治全程的可控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阿什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及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什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5 572.96×106m3/a。不同污染源污染贡献比例:农田化肥占49.24%、畜禽养殖占35.10%、农村生活占14.69%、农作物秸秆仅占14.69%0.97%。污染物贡献量比例:TN占56.46%、TP占39.06%、COD仅占4.48%。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等标污染负荷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阿什河流域按区域污染贡献大小可分为四类区域。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村卫生环境差,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弥渡县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业和农药、化肥、农膜污染均较严重。应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秸秆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5.
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村面源污染源分布广泛,没有确切位置,其治理一直是个难题.由于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危害和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潍坊市农业源排污权交易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总量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农业源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水体污染的首要原因.通过对农业源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分析,探讨了农业点源与工业点源之间、农业点源与农业点源之间、农业面源与工业点源之间、农业面源与农业面源之间四种交易类型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建立了包含农业源排污权交易管理机构、排污权交易平台、一级交易市场、二级交易市场在内的排污权交易体系框架,最后针对农业源排污权交易体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及中长期预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计算了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10—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物总排放量为1057×104t,其中,COD排放量为825.9×104t,总氮为187.2×104t,总磷为21.6×104t,氨氮为22.4×104t.如果不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2020年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有加剧的趋势.在高排放情景下,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中COD排放量可能上升到1466.5×104t,面源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目前,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排放区,但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空间分布可能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非点源污染田间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强坤  李怀恩  胡亚伟  陈伟伟  孙娟 《环境科学》2009,30(12):3509-3513
非点源污染的负荷定量化研究是控制、评价和管理非点源污染的基础.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包括农田排水估算和排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预测2个环节.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农田排水应用DRAINMOD模型估算;将农田的施肥和灌溉过程"合成"作为田间污染物浓度的脉冲输入,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则视作对应于此脉冲输入的响应过程,而污染物在田间的复杂迁移转化过程以逆高斯概率密度函数隐含表达.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农田尺度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以青铜峡灌区典型试验区为例,对稻田排水沟中硝态氮(NO_3~--N)和总磷(TP)的负荷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估算结果和实测污染物负荷过程非常接近,Nash-Suttcliffe模拟效率系数分别为0.963和0.945,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农业面源污染滨岸缓冲带控制技术BMPs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有关控制技术及其BMPs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地方特点及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滨岸缓冲带控制技术BMPs体系,主要包括:缓冲带布局,细化设计,施工建设,养护与管理,以及与之配合实施的前置工程性BMPs措施,并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环境功能目标的不同坡度、不同草皮缓冲带的最佳宽度...  相似文献   

20.
常熟市农业和农村污染的优先控制区域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业和农村污染发生的广域性、分散性和随机性等特征,使得农村污染治理难以抓住重点.在乡镇级单元尺度上,采用清单分析法,核算江苏省常熟市农田种植(化学肥料施用和作物秸秆遗弃)、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生活污水和人粪尿、生活垃圾)共4类6种农业和农村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COD)、全氮(TN)、全磷(TP)排放量和排放强度,采用聚类分析法,通过敏感性评价识别出农业和农村污染的优先控制区域和优先控制污染源,从而使得农业和农村污染控制与管理措施更具针对性.结果表明,2007年常熟市农业和农村污染源COD、TN和TP的排放量分别为5496.07、4161.03、647.54t.a-1,COD、TN和TP的排放强度分别为48.84、36.98、5.75kg.hm-2.COD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和水产养殖,贡献率在75%以上,TN和TP的主要污染源是农田种植和水产养殖,贡献率在80%以上.敏感性评价识别出古里镇和沙家浜镇是常熟市农业和农村污染的优先控制区域,农田种植和水产养殖是优先控制区域内要优先控制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