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四川省2座位于不同排水服务区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样本数据,统计分析了日处理水量,COD、TN、TP浓度及负荷和C/N、C/P等统计量的累积频率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各统计量的分布特征对工艺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A进水污染物负荷的累积频率分布范围较大,其采用的周期循环活性污泥(CASS)工艺基本能适应进水水质的随机变化,但因存在碳源随机性不足情况,可能导致其脱氮稳定性降低;污水处理厂B进水污染物负荷的累积频率分布范围较小,虽然其采用的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的调控能力较低,但也基本能适应其服务区域内进水水质的随机变化;2座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水量累积频率分布与污染物浓度及负荷的累积频率分布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日处理水量的累积频率分布比较集中,而污染物浓度及负荷的累积频率分布的离散范围较大,这也潜在威胁到工艺运行的稳定性。总体来看,2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选择恰当,均能较好适应其服务区域的进水水质和水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西安市2005—2009年生活污水COD去除量与去除费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COD去除费用随着去除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的趋势。结果表明,若要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费用,需采取技术改造等措施。同时利用西安市工业水污染物处理数据,建立了工业水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并进一步探讨了工业COD削减量与削减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指数关系;从研究结果看出,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削减费用,同时企业需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试研究了不同溶解氧浓度、有机负荷、HRT条件下,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反应器(RPIR)对深圳市南山污水处理厂低C/N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控制溶解氧浓度为1 mg/L、COD容积负荷小于2.5 kg/m3.d、NH4+-N容积负荷不超过0.2 kg/(m3.d)、HRT为4 h时,COD平均去除率可达90%,NH4+-N平均去除率超过80%。RPIR在处理该城市污水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15种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中的分布及其去除效果,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3座A2/O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水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普萘洛尔、吉非罗平和吲哚美辛在3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各个工艺单元中均未被检出外,其余12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频率在90%~100%之间。进水水样中PPCPs的平均检出浓度为2 285.4 ng/L,其中咖啡因(CF)的平均检出浓度最高为973.3 ng/L,酮洛芬(KP)的平均检出浓度次之为844.7 ng/L,两者之和占进水水样中PPCPs平均含量的79.5%,表明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污染物为CF和KP。3座污水处理厂对CF的去除效果最为显著,平均去除率为95.3%,对15种PPCPs总去除效率在39.3%~82.8%之间。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主要采用了以氧化沟、A/O工艺和SBR及改良工艺等具有脱氮除磷功能、技术成熟的工艺,建设规模多在0.5万m3/d以下,单位平均建设投资4 069.75元/m3,单位综合能耗平均0.35 k Wh/m3,单位平均药耗0.41 g/m3,单位运行成本多在0.60元/m3以上,污水平均处理率82.01%,平均处理负荷率73.19%,处理出水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减排效果,但部分污水处理厂存在工艺技术的匹配性等问题,建议"十二五"期间加强已建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和设施的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6.
以膜混凝反应器(MCR)—O3—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作为出水提标改造工艺,在浙江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现场试验,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有机物和色度的去除情况,并验证了膜过滤(MCR工艺段)在组合工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MCR工艺段对COD和色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去除效果均与进水SS浓度有关;MCR—O3—BAC组合工艺运行中,COD去除率最高的是在BAC工艺段,稳定运行阶段(70~90d左右,下同)最终出水COD基本不超过50mg/L,色度去除率最高的主要是在O3工艺段,去除率达到37.5%~68.8%,稳定运行阶段最终出水色度小于30倍,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通过定期的清洗维护,MCR系统中膜可以在35L/(m2·h)的通量下稳定运行,维护性清洗周期为20~30d;MCR工艺段的引入可以显著减少O3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段进水工艺原理,结合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脱氮反应器结构特征开发的新型分段进水脱氮反应器无需硝化液和污泥回流系统,大大简化了系统配置和操作难度。通过调整进水C/N和进水投配比初步研究了该反应器的去污性能。结果表明,新型分段进水脱氮反应器启动完成(21d)后,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155~455mg/L的条件下,平均出水COD为(39.6±7.3)mg/L,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且出水COD的变异系数为0.18,出水水质较为稳定;TN的去除主要受进水C/N的影响,NH+4-N的去除主要与最后一级的进水投配比有关。本实验的5种运行工况是以出水NH+4-N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去除TN为原则进行进水投配比设计的,在5种运行工况下,TN和NH+4-N去除性能良好,最高分别可达76%和89%。采用新型分段进水脱氮反应器处理浙江省实际生活污水(碱度与总凯氏氮平均比值为7.70)时基本无需调节碱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集成生物反应器(HCR)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污泥回流比和射流量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90 min,污泥回流比为120%和射流量为2.1 m3/h的最佳运行条件下,HCR对COD、BOD5、NH3-N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82.3%、93.5%、86.3%和93.1%,出水COD、BOD5、NH3-N和SS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以回收塑料为填料的厌氧滤池与人工湿地这一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其性能特点和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在厌氧滤池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人工湿地水力负荷为0.12 m3/(m2·d),气水比(体积比)为6∶1条件下,该组合工艺对COD、氨氮、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99%、69.31%、65.11%、73.58%,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20.44、6.82、12.53、1.00 mg/L,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其中COD和TN平均出水浓度还满足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两级交替回流/厌氧/局部供氧生物膜技术处理农业园区的分散污水,研究了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OD、BOD5、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9%、71.6%、64.4%、45.5%,出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4.7、15.3、9.2、17.2mg/L,基本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该技术在冬季低温期和水质复杂期也能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2,他引:38  
明确了有关污泥处理、处置的术语和定义,通过对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处置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和最终处置方式有关;同时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中土地利用问题和处理、处置费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餐饮业含油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饮食业含油污水的产生途径及对环境的危害 ,分析了含油污水的性质及动植物油在污水中的存在形态 ,介绍了饮食业含油污水处理新技术及新设备  相似文献   

13.
用于水和废水处理的混凝剂和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分三部分论述了90年代以来国内外混凝剂和絮凝剂研究的主要进展:1)混凝、絮凝的微观机理及春行为的研究成果和实验研究手段;2)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开发;3)混凝和絮凝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净化效率的提高、条件优化和在线监控等。  相似文献   

14.
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运用分质、分类进行物化和生化的方法处理线路板工业废水的工程实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切实可行,使种类复杂的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禽类屠宰加工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厌氧水解酸化 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在禽类屠宰加工废水中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 ,禽类加工废水在进水SS、CODCr、BOD5分别为 75 2mg/L、16 4 7mg/L、76 4mg/L的条件下 ,经该工艺处理后 ,外排废水的SS、CODCr、BOD5分别为 5 0mg/L、6 5mg/L、10 .1mg/L。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 ,处理效率好 ,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能广泛应用于禽类屠宰加工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Dichloromethane (DCM) is a toxic volatile compound which is found in the ground waters and wastewaters of the pharmaceutical, chemical, textile, metal-working and petroleum industries. DCM inhibits the growth of aquatic organisms, induces cancer in animals and is potentially carcinogenic for human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existing water treatments for DCM removal, focusing on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ir stripping, adsorption and pervaporation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separating DCM from water with a process efficiency of about 99%, 90% and 80% respectively. Electrocatalysis over Cu-impregnated carbon fiber electrode, photo irradiation over TiO2 and photo-Fenton process led to the complete decomposition of DCM. Aerobic and anaerobic water treatment achieved 99% and 95% removal of DCM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efficiencies observed for acoustic cavitation, radiolysis and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CH2Cl2 were 90%, 92% and 99% respectively. Ozonation and persulfate oxidation showed lower DCM degradation efficiencies, not exceeding 20%. Further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 methods will further increase DCM degrad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7.
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去除有机物和氮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一种较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了厌氧消化(UASB)-好氧(BF)后处理组合工艺同时去除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的可行性.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设为12、10、8、5 h,有机容积负荷分别为1.0、1.2、1.5、2.0 g / (L·d),出水COD低,平均去除率均大于92%;TN容积负荷分别为62.5、75.3、82.8、159.3 mg/(L·d),TN去除率分别为82.79%、79.97%、76.25%、67.83%.长期生存在微氧条件下,颗粒污泥的紧密度和沉降性能均低于接种厌氧,粒度增大,比产甲烷活性略有降低,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城镇污水-污泥同步生物处理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污水 -污泥同步处理工艺将微生物厌氧 -好氧处理和蚯蚓生物反应器等进行优化集成 ,利用蚯蚓等小型动物将常规生物处理中的食物代谢链进一步延长和扩展 ,形成生物物种多样、群落分布合理、代谢循环完整的生态网链系统 ,将其营养源从污水扩展至污泥。当厌氧水解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 6.0 h、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为 16m3/( m2 · d)、蚯蚓反应床水力负荷为 5 .0 m3/( m2·d)、硝化液回流比为 0 .6时 ,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 CODCr去除率达 83%~ 89%、BOD5去除率达 94%~ 96%、SS去除率达 96%~ 98%、氨氮去除率达 5 8%~ 70 %。绝大部分污泥物质转化为蚓体及蚓粪 ,可资源化利用。该工艺还具有节约能耗、造价低廉和管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处置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目前分散处置和集中处置存在的缺陷,提出"区域集中处置"设想;并运用模糊决策模型理论,建立较完善的处置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区域集中处置"是最佳的医疗废物处置方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区域集中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处置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目前分散处置和集中处置存在的缺陷,提出“区域集中处置”设想;并运用模糊决策模型理论,建立较完善的处置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区域集中处置”是最佳的医疗废物处置方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区域集中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