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锰铁高炉渣的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桂如 《环境工程》1994,12(1):54-56
锰铁高炉渣的处理与利用廖桂如(新余钢铁总厂,江西336501)锰铁高炉渣产自高炉法冶炼锰铁的过程。多年来,锰铁高炉渣的处理与利用一直处在不断研究之中。江西新余钢铁总厂有三座255m3锰铁高炉,锰铁年产量18万吨,年产渣量约38万吨,历年堆存量达520...  相似文献   

2.
钢铁冶金工厂含铁环境尘泥再利用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鞍钢钢铁冶金工厂排放的含铁尘泥的物理性、化学性的分析 ,进行尘泥混合料的试生产 ,确定生产工艺 ,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是钢铁冶金工厂含铁尘泥再利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华公司对链条炉渣灰,进行阶梯再利用,对二期130T循环硫化床锅炉(CFB)燃煤进行掺链条炉灰渣的燃料掺混燃烧试验。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种类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主成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基础上,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徐州市1996年至2000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种类及其量8个指标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占总方差81.126%能够反映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的二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和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和尾矿、煤矸石密切相关。结果表明徐州市电力、钢铁和煤矿开采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种类及产生量变化趋势与徐州市经济发展方式相吻合,为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头控制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5.
每年,法国产生1600万吨生活垃圾,其中,有600万吨作焚烧处理,并产生200万吨炉渣(1吨垃圾焚烧产生250公斤炉渣和30公斤飞灰。如再进行氧化处理,则继续产生50公斤飞灰)。与飞灰相比,炉渣含有较少的重金属,故常作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主要采用卫生填埋进行处置.本文首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理化及工程特性进行阐述,指出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然后探讨了垃圾焚烧炉渣在土木工程方面的资源化应用途径,其中包括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的替代骨料、路基路堤等的建筑填料和填埋场覆盖材料等.对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能缓解卫生填埋场地的供应紧张,而且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炉渣在微动力砂滤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炉渣作为微动力砂滤器的滤料,研究了它去除水中总磷、悬浮物的效果.结果表明:高炉渣对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 85%以上,对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到 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炉渣在深层过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块煤燃烧所留炉渣,经破碎后不仅表面粗糙、有棱角、孔隙率大、密度适中,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而且来源广泛,可把它作为滤料加以利用。对炉渣过滤性能的系统实验表明,与石英砂相比,炉渣具有较大的悬浮物脱除率和截泥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集安徽不同地区两典型燃煤电厂火力发电中使用的原煤及其产生的3类固体副产物(飞灰,炉渣及脱硫石膏样品),对4类样品中汞含量分别进行测定,以此揭示电厂燃煤过程中汞的分布、迁移及转化规律。此外,采用质量平衡及二次排放模型分别初步估算了电厂燃煤及燃煤固体副产物再利用过程中汞的两次释放特征。结果显示,汞在原煤、飞灰、炉渣及脱硫石膏样品中的含量分别为174~321μg/kg、421~316μg/kg、6~3 143μg/kg和2 988~4 694μg/kg;燃煤过程中有20.9%~23.6%的汞转移到飞灰中,32.6%~59.9%的汞赋存于脱硫石膏中,16.5%~37.4%的汞通过烟囱首次排入大气,仅有0.02%~9.2%的汞残留在炉渣中。二次排放模拟结果显示,燃煤电厂1#和2#中飞灰和脱硫石膏的高温再利用过程将向大气二次释放汞量96.0 kg/a和165.8 kg/a,两次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89.5 kg和640.8 kg。本研究可为燃煤电厂汞的污染过程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废治废——制革工业废水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革工业排水量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强,是对自然水体特别有害的废水之一。本文探讨了利用碱性的制革废水洗涤锅炉烟道气,以中和碱性及利用锯木末、炉渣、褐煤作为废水净化材料,以达到以废治废,综合治理利用的目的。饱和锯木末、炉渣及褐煤均可作它用,避免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